第四十五章 慈母手中線(2 / 2)

靜善一聲不吭地在旁邊看著孟太後一針針地將那片未完成的葉子繡好。屋裏檀香的氣味已散得不剩多少了。

“鵪居落葉……安居樂業。”靜善輕撫著緞麵上微微凸起的細膩的紋路,“這個花樣在宮裏可是難得的很。”

孟太後揉了揉有些幹澀的雙眼,笑道:“宮裏糊塗人多,自是懂不得這裏的道理。烈火烹油有時盡,鮮花著錦終成空。到頭來才知道細水長流的現世安穩才是求不來的大福氣。”

“母後心清目明,環兒受教了。”

孟太後笑著搖了搖頭。替靜善把散下的長發捋到一側,順著肩頭垂了下來。

“你現下頂多就是聽全了,要說真正受教恐怕要再等上幾十年了。”

靜善聞言忽覺心下一動,仿佛有所開悟卻又不知所以。像是深夜的天幕上一顆星星冷不防地閃耀了一下,又刹時重隱於無邊的黑暗。她剛想開口問下去,忽見宜蘭風風火火地闖進了內室。

“宜蘭!”淨荷一見之下忙低聲喝住,“撞著鬼了?慌成這樣!”

卻不想宜蘭竟都顧不上回淨荷的話,徑直來到了孟太後眼前,躬身回稟道:“孫德順那邊派人來說,張貴妃打早起就帶著小公主在政和殿外跪著了,一直跪到現在,滴水未進。小公主已經快挺不住了,娘娘還是快去勸勸吧!”

孟太後聞言卻無半點驚慌之色,又重拿起針線開始繡第四片葉子。倒是把宜蘭生生地晾在一旁,進退都不是,隻能幹站著。

“這倒是怪了,貴妃娘娘是皇兄心坎兒上的人,什麼話不能好好說,竟能鬧成這個樣子?”

孟太後見她開口了,也不好再不聞不問,向宜蘭道:“去和孫德順說,此事哀家不便插手。也告訴他別那麼直心眼,多派幾個人去給貴妃送水打扇。要真是有個三長兩短,皇上少不了要拿他出氣的!”

“可孫公公說,皇上嚴令不準任何人靠近貴妃娘娘,說……說隨娘娘跪去。”

“行了!”孟太後壓了壓聲調,沉著臉道:“她跪不下去時自會回宮的,哀家去了也隻會更縱她鬧下去!”

一旁的淨荷見宜蘭還想說幾句,忙使了個眼色讓她退了出去。自己把桌上新拜好的涼茶倒了一盞,送到了孟太後眼前,勸道:“這大熱的天兒,娘娘竟發這莫名的火,何苦來呢?”

孟太後默默地接過茶盞,呷了一口就放下了。

“看母後的神情,似是知道是怎麼回事?”靜善趁她稍微消了火,忙問了一句。

孟太後望了淨荷一眼,淨荷立刻會意地轉身出了內室,在外麵關緊了房門。

“咳……還不是為著秀王兒子的事。”

“秀王……皇兄提起過,說是想養在宮裏,讓貴妃娘娘親自撫養。可是那個孩子?”

“對對…名字倒記不起來了。是進宮後你皇兄新賜的名。”

“那孩子一直在行宮?”靜善不禁失聲驚呼了一句,“環兒怎麼連個影兒都不知道。”

“此事原是要瞞著前朝的。皇嗣乃國本,豈能不小心行事?這孩子進宮來一直在廢院後的那片竹林裏。就隻一個前朝的上年紀的宮女照料著。一應用度都是哀家這麵派人暗裏送過去。當真是神不知鬼不覺的。”

“可貴妃娘娘如何……”

“那孩子野著呢,聽照顧他的嬤嬤說昨日又跑出來了。整撞進和恩殿裏,天黑了才回去。。”

又跑出來……靜善的腦海裏突然閃過一個身影。

“娘娘是以為那孩子一來,瑞陽就要被送去吳才人那裏了,這才方寸大亂,行此魯莽之舉吧。”

“唉,她的苦哀家如何不知。可此事真沒有哀家說話的份。哀家是真的有心無力啊。”

靜善沉吟了片刻,道:“此事母後確實不好出麵,不過這樣鬧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畢竟瑞陽還小,真要是出了什麼事,皇兄後悔也晚了。”她試探著看了看孟太後的臉色,繼續道:“不如環兒去勸勸,總比僵下去要好。”

孟太後稍稍想了想便準了,隻囑咐她拿捏分寸,不要逞強。

靜善應下來便匆匆忙忙地去了政和殿,誰知剛進外門,便聽院裏一陣嘈雜聲伴著大呼小叫傳了出來。

“瑞陽公主暈過去了!快!快傳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