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中的角色探討(1 / 3)

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中的角色探討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譚勝蘭

[摘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具有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的積極作用。它要成為人們的自覺追求,必然需要一個認知、接受、認同、內化和外顯的轉化過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轉化這個過程中,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理應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認知層麵的自主學習者、認同層麵的自覺接納者、實踐層麵的積極踐行者。

[關鍵詞]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一種觀念形態,要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成為人們的自覺追求,必然需要一個認知、接受、認同、內化和外顯的轉化過程。在這個轉化過程中,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大學生如何認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功能,從而進行準確合理的角色定位,這不僅關係到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方向和價值的實現,更關係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的實效性。

一、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認知層麵的自主學習者

從認識論的角度,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知、情、意、行四個層麵,認知是第一步。一個人要形成某種價值觀,首先要對它有一定的了解。在心理學領域,“認知”用於表征人類個體通過心理活動,反映客觀世界的心理活動過程及結果。價值主體對價值客體進行認識、判斷、分析與綜合,通過對價值觀念的識別,定位某一價值的內涵、外延以及功效作用。

認知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接受的主體,其思維能力趨於理性,自身思維已具備一定的獨立性,這意味著大學生具備了學習認知的基本條件。從主體參與度來分,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灌輸學習,一種是自主學習。在灌輸學習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功能充分發揮,對大學生進行係統科學的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在內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融入大學學習的各門學科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保證大學生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辨別社會是非曲直提供基礎理論,提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知。通過各種渠道的理論教育灌輸,大學生學習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和有關的具體知識,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逐漸係統全麵地了解其內容。但是,這些無外乎是屬於知識性、常識性的了解認識,如果不把這些價值認識和學習轉化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就隻會成為遊離於大學生思想之外的政治說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也隻有被信仰,才不至於形同虛設”[1],同時可能會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灌輸學習的基礎上,大學生需要扮演自主學習者的角色。

自主學習者首先具有主動性,即大學生由於自身心理需要的動機,在心理接受的活動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2]。相關研究顯示,在人所接觸的信息中,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被大腦作為無關緊要的信息而摒棄,隻有百分之一的信息進入主體的意識。[3]這意味著,認知主體的主動性起著關鍵的作用。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認知層麵的主動性應表現為,明確其主體地位,樹立主人翁意識;充分感知當前時代、社會和國家賦予大學生的神聖使命;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角度,認真學習、理解黨和國家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價值體係教育的決策和要求;在思想上認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增強自身的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明白自己需要承擔怎樣的使命,又應該通過怎樣的努力、以怎樣的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的使命,從而不斷確證主體地位和價值,增強主觀能動性。

其次,具有目標性。自主學習者是一個學習目標和意義相對清晰且能將自身的學習目標意義與社會責任相結合的學習者。從利益角度來看,個人利益是主體接受的前提。馬克思曾指出:“離開利益空談思想,隻會使自己出醜。”大學生是“具體的、現實的、活生生的生命個體,是一個有血有肉、充滿個體差異的生命體。他們有自己的需要、追求,還有自己作為人的尊嚴、人格和自由”[4]P112。他們有明確的價值目標、個人信念和理想追求,對於精神生活也具有更高層次追求的強烈需求。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一個具有鮮明科學性、邏輯性、層次分明、意蘊深遠的價值體係,從邏輯起點和終極關懷上都充分體現了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具有科學性與合理性、凝練的理論概括,是作為每一位社會主義公民共同信仰的精神追求。當大學生明晰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和價值,當大學生在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把自身發展需求、理想誌趣以及利益訴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的社會責任聯係起來時,認知才會有深層次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