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作惡多端,尚不及陳原之萬一。
本初請諸位前來,一是為祭禮祭奠我們的家人,更為大火中喪生的洛陽百姓。
祭禮已罷,本初想問諸位,諸位有何打算?”
袁紹再次挑起對陳原的仇恨,隻待各位諸侯心中怒火再起,袁紹就下令各自回去整軍殺向河內。
“誅殺陳原,報仇雪恨!”
袁紹剛剛說完,光頭張邈頭頂紗冠,第一個跳出來,高聲叫嚷道。
“誅殺陳原!報仇雪恨!”
縣衙之內,眾位憤怒的諸侯,同時高聲喊道。
袁紹看下去,隻有兩人未曾發言,一位是曹操,另一位則是張楊。
他這才想起,這個張楊也是並州之人,他就是陰差陽錯,才當了上黨太守。
他的家眷更是都在並州。
曹操跟陳原沒有私仇,不願意去攻打河內,此時並不算壞事,因為到時候就少一人來分陳原搶來的橫財。
可是這個張楊,現在家眷在陳原控製之下,現在洛陽的一場大火,恐怕會讓張楊心生警惕,他這裏若是得罪陳原,他的家眷隻怕也有危險。
這個張楊可靠嗎?
這個時候會不會投靠陳原,出賣自己,袁紹心裏不得不打個問號?
袁紹與這些諸侯隻是一個鬆散的聯盟,他並沒有絕對的權力生殺予奪,心中對張楊不夠信任,可是隻得迂回的來問道:
“稚叔(張楊字稚叔),陳原小兒,火燒洛陽,一把大火,幾百年帝都,皆成灰燼。對此事,你有何看法?”
胖胖的張楊明顯就是一愣,他沒想到袁紹竟直接問到他頭上。
他隻是同情洛陽被焚毀之民,可是對於誰放火來燒的洛陽,他還是心中有無限疑問。
他認識陳原不是一天兩天,陳原並不是嗜殺之人,哪怕是那時候去諸聞澤,他殺了鮮卑的將領之後,還是將那些牧民都放掉了。
對於流民更是永遠一副怕不夠的樣子,永遠在接納,若是說他為錢燒洛陽,殺袁紹之家,他根本不信。
見袁紹問他,張楊上前一步道:“盟主,洛陽遭遇大火,無數人家,遭受祝融之災,他們之苦,我也感同身受。”
張楊不鹹不淡說了幾句場麵話,一點陳原的責任都沒有,說的好像天上掉下來的大火燒了洛陽一般。
袁紹追問道:
“陳原燒洛陽,該當何罪?”
“若真是陳原下令火燒洛陽,陳原則罪該萬死!”
張楊毫不猶豫,斬釘截鐵地說道。
袁紹其實也是毫無證據,他也是聽到外麵風言風語的傳聞。
難道陳原會自己承認嗎?真是笑話。
袁紹正不知怎麼說下去,這時一個親兵跑進縣衙道:
“報盟主,陳原派來一人,名叫李碩,說是要見盟主。”
袁紹還沒說話,縣衙如同開了鍋一般。
先是張邈再次跳出來道:“殺了他!殺了他!”
隨著張邈的叫囂,不少諸侯們,也一樣鬧騰起來,紛紛拔出腰中寶劍,嘴裏麵罵道:“我要手刃仇人。”
一時間,縣衙之內,刀光閃爍,劍光明耀,諸侯們瞪大眼睛,就等著李碩進來,好先給他個痛快,以報家人被火燒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