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渝燕
湯姆斯杯和尤伯杯,兩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冠軍獎杯,數十年來,引領一代又一代的頂尖高手們為之拚殺,為之揮灑青春與汗水。每隔兩年,這兩座獎杯的底座上都會刻上新的名字,那是對奪冠者的褒獎,更是對一段曆史的永久記錄。
彈指一揮間,自1982年首次登上湯姆斯杯賽的戰場,首次捧得這座象征世界羽壇男子團體最高榮譽的獎杯以來,中國羽毛球隊在湯尤杯的舞台上迄今已經奮鬥了30載。湯尤杯上留下的已不僅僅是作為冠軍的中國隊的名字,更是中國羽毛球30年來起伏跌宕的發展曆程。可以說,中國羽毛球的每一次曆史轉折都與湯尤杯息息相關。
30年前的英國倫敦,首次亮相湯姆斯杯賽的中國隊便讓世界羽壇震驚。1982年5月20日、21日,在為期兩天的最後決戰中,中國隊憑借頑強的鬥誌實現驚天大逆轉,從以往的湯杯霸主印尼隊手中搶走了這座冠軍獎杯。這場勝利宣告著以往被稱為“無冕之王”的中國隊正式登上世界舞台,成為名副其實的“有冕之王”。由此開始,世界羽壇的實力格局發生巨變,中國隊從此進入一段黃金年代。
20年前的馬來西亞吉隆坡,坐擁湯尤杯霸主之位多年的中國隊倒在了湯杯半決賽的賽場上。戰勝他們的是馬來西亞隊。就是在這一屆湯杯賽上,馬來西亞隊首度捧起了湯姆斯杯,而帶領他們奪冠的三位教練韓健、陳昌傑以及楊陽,恰恰是當年中國隊奪取湯杯的功臣。記得當時中國隊半決賽失利後,新華社記者的一篇“中國長城倒了”的報道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時至今日,這段往事依然清晰如昨。也正是從這次丟掉湯杯開始,中國隊的黃金年代宣告結束,並由此跌入低穀時期。之後的一年,中國隊重建,年輕的李永波成為新一代的領軍者,帶領著一支全新的、年輕的隊伍踏上了走出低穀、重登頂峰的旅途。
1998年的香港伊麗莎白體育館,中國女隊率先奪回了失去4年的尤伯杯,重新確立了在世界羽壇女子團體中的領先地位。但是,湯杯的收複卻依然異常艱難。直到2004年的印尼雅加達,在中國女隊蟬聯尤杯的激勵下,中國男隊終於重吻湯杯。那一夜,中國隊的將士歡慶勝利,徹夜未眠。對於中國隊來說,這是發展曆程中的又一個裏程碑,兩杯盡收的同時,以林丹、蔡贇、傅海峰為代表的年輕人走向成熟,中國隊的又一段黃金歲月就此展開。
2012年5月,中國的武漢迎來新一屆的湯尤杯賽。一場新的激戰即將打響,一段新的曆史等待記錄。曆史有時有著太多的巧合,比如今年的湯尤杯賽5月20日開始,而30年前的這一天,正是中國隊首奪湯杯的決戰日;比如今年的尤伯杯賽,中國女隊肩負著重新奪杯的重任,而8年前的印尼雅加達,中國男隊同樣在為奪回湯杯而戰。而這些恰恰是今年這一屆湯尤杯賽引人關注的一些看點。
過去的故事為新的開篇埋下了伏筆,新的故事呼喚著新的精彩。5月的武漢,又一屆湯尤杯,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