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陸師爺辭職(1 / 2)

經過幾輪緊鑼密鼓的磋商與策劃,金秋八月,由掄元集團控股的誠儒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並借殼上市成功。經營範圍涵蓋金融集團、對外投資、房地產開發等項目,下轄數十個子公司,顧鈞儒任董事局主席,柳絮白任監事。

也許有人問,公司為何不設在京都而選在上海呢?賈誠說,隻有傻子才把公司設在天子的腳下,監管嚴,官員多,哪個部門哪個官員都不能得罪,與其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倒不如在經濟有實力的上海灘上大展身手。何況大上海,曆史是一個不夜城,那裏有錢人多如牛毛,隻要有點名氣或有實力的,搭建一個平台,輻射到全國各地,財源就象黃浦江一樣,滾滾而來,取之不竭。

按賈誠智囊團的構想,公司的運作有三塊重要的主板,第一塊是以房地產和所謂的科技園等為招牌,吸引人們的眼球,讓外界行業確認公司的實力是雄厚的;第二塊是金融投資與理財中心為壓軸,以豐厚的分紅或高額的利息為香餌,通過平台眾籌與融資,客觀上的說法是確保資金鏈不會斷裂,實則上是賈誠慣用的“淩空攝物”的招數,把別人口袋裏的錢騙入自己的腰包裏,這才是生財之道;第三塊主板是最重要的,如何把眾籌而來的錢變成是自己的錢?這就需要企業擁有一個既能包容又能消化的芯片,也就是人們所常說的商業機密。

眾籌與融資,都是一種群眾集資的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有著互聯網操作下的新概念,後者是一種傳統的模式。

前麵說過,國企和官員們的洗錢主要是通過地下錢莊這個渠道,而誠儒集團則不同,擁有一整套別開生麵而又堂而皇之的方法。首先,讓柳絮白在演藝界辦個娛樂投資公司,從事製片業,雖說是五百萬注冊,實際上資產總額僅是數萬元,但誠儒集團以15億的資金收購該公司80%股權,這樣,12億元就落入顧鈞儒、柳絮白等人的腰包裏了。之後就是投資再投資,把眾籌而來的錢填入這個無底洞。

為了騙得更多的眾籌與融資,誠儒集團和媒體合作,進行包裝、宣傳,大造聲勢。當然,也不是光耍嘴皮子,必須拿出幾部有票房的片子,才能糊弄得了投資者,然後騙本不騙息,從票房裏賺到的錢及國家補貼中拿出一部分利潤,返還投資者的利息。這樣做的目的,用賈誠的話說來,撒一把香餌,誘更多的魚兒遊入資金池裏。

那時因國內互聯網起步晚,還沒有強大的引擎搜索,基本上人們對各行業的信息缺少深入的了解,人雲亦雲,一時成為跟風的詬病。且誠儒集團有官方背景依托,數十個子公司如眾星捧月,陣容強大,聲名蜚然。如此,有誰相信這種的民營企業,隱藏著教人防不勝防的套路?

麵對著高額利息的誘惑,聞到風聲的人們再也坐不穩了,紛紛發起投資,有的老人甚至連棺材本都墊進去。就這樣,他們用自己貪婪的欲望,扛起了誠儒集團高大的金字塔,使顧鈞儒這三個燙金的漢字,鑲嵌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引人矚目。

十餘年後,沒有抗震能力的誠儒集團經不住板塊間相互擠壓撞碰,帝國大廈頹然倒下,顧鈞儒這三個燙金的漢字又如黑色的幽靈,榮膺於紅色的通緝令上。此乃後話,暫且不題。

且說那晚酒席上,陸經緯見前妻柳絮白不顧及自己的感受,竟然在眾目睽睽下,倒在賈誠的懷裏賣弄風情,一時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憤,摔杯拂袖而去。伊始,顧鈞儒不在意,認為文人清高而有傲性,借點酒意看不慣這樣扯不清的場麵並不為過,過兩天怒氣怨氣哀氣一旦煙消雲散,就會沒事的。可沒想到,第二天他剛醉睡中醒來,陸經緯就過來敲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