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口腔、牙齒及牙周的解剖和生理(1 / 3)

1.口腔是怎樣組成的

口腔,不就是嘴嗎?這對我們來說是太熟悉了,然而,熟悉它並不等於了解它,也不等於懂得如何愛護它。那麼,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

口腔是由一個空腔和它的外壁聯合組成的,它占據顏麵的中、下大部分。前方中央是上下唇構成的口裂,兩側為頰部。其外麵是皮膚,內麵是粘膜,中間為脂肪、肌肉等組織,這是口腔的外壁。張開嘴唇,露出來的是牙齒。牙齒有上下兩排,各成一弓形,稱為牙列或牙弓。牙齒把口腔分成兩部分。牙列與唇頰之間的空隙叫口腔前庭。牙列內側到咽部是一空腔,為固有口腔。固有口腔的頂部是齶部,其前方三分之二的粘膜下有骨板,叫硬齶,後三分之一粘膜下是肌肉,稱為軟齶。固有口腔的底是口底粘膜。其間還有一個靈活的舌。在上下牙咬住時,口腔前庭和口腔靠牙之間的縫隙和最後磨牙後的間隙相通。支撐口腔的骨是上下頜骨,牙齒就生長在頜骨上。三對大唾液腺即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及口腔粘膜下許多散在小唾液腺均開口於口腔。口腔齶麵部的肌肉有咀嚼肌和表情肌,支配神經為三叉神經和麵神經。營養血管是來自頸外動脈的分支。

2.口腔的生理坊能

口腔的主要功能是對食物的咀嚼,初步消化,吞咽及感覺並輔助發音。

做為消化道的開端,人體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是從這裏攝入的。食物經過牙齒的咀嚼而磨爛,並混入唾液,使食物變得濕潤、光滑、易於吞咽且被初步消化。

口腔可輔助發音,尤其舌、齶、唇、牙,對發聲起著重:要作用。

口腔粘膜有冷、熱、觸、痛等感覺;牙齒中有痛覺感受器;牙周膜中有調節咀嚼運動力量和方向的觸覺感受器;舌上有味覺感受器。這些感受器對口腔正常生理功能的維持有重要意義。

3.牙齒與牙周組織

牙齒分為牙冠、牙根和牙頸部三部分。露在口腔裏的部分叫牙冠,是牙齒行使功能的部分。深埋在牙槽骨裏的是牙根。牙根和牙槽骨之間有一層纖維組織膜,叫牙周膜。牙周膜中的纖維束分別附著在牙根麵及牙槽骨內使牙齒能牢固地.生長在牙槽骨中。牙周膜還可將牙齒所受的咀嚼壓力均勻分布在牙槽骨上。牙冠和牙根之間叫牙頸部。

剖開一個牙齒就會看到:牙齒不是一個實心的硬體,它:中空成腔,外壁分為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等三層。構成.牙齒的主體組織叫牙本質,它形成牙的大致外形,中心是一個與牙體外形極相似的空腔,叫牙髓腔,內含牙齒唯一的軟:組織,即牙髓組織。牙髓中有神經、血管等,是牙齒的感覺、和營養中心。在牙本質外層,牙冠部罩以堅硬的、乳白色半透明的釉質,牙根部則由類似骨骼的牙骨質辟護。

牙頸部的牙體組織較薄,牙齒做為口腔祐膜的延續部分-覆蓋在牙槽骨的邊緣部分並包圍著牙頸部。牙齦粘膜堅韌,表麵有角化層,且與牙槽骨附著緊密,故能適應咀嚼壓力和食物磨擦。當牙齦退縮、牙槽骨吸收時,牙頸部就會暴露而且易受損傷、破壞,引起牙齒遇刺激而疼痛的症狀。

4.牙齒各種組織的生理功能

軸質是套在牙冠部牙本質外麵的“頭盔”,含96%以上的礦物質,硬度相當於石英,是身體中最堅硬的組織。耐磨損是釉質的一大特點。我們的牙齒每天都要磨碎大量的、各種硬度食物,而且幾十年如一日,牙齒能耐受幾十年的咀嚼-磨損這不能不說是釉質的功勞。但由於釉質中無機物含量過大,也給它帶來一個致命的弱點,即脆性大。釉質的脆弱,平時也可遇到:吃飯時不慎咬到一粒砂石,就可能崩掉釉質的一角。

軸質中沒有神經,也沒有其他傳遞刺激的係統。因此,當牙齒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時,由於釉質的阻隔,不會引起.牙髓的不良反應。一旦軸質出現缺損,屏障作用也就消失了。外界刺激直接通過牙本質傳到牙髓,引起相應的反應,我們就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牙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