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題不如“說”題
做10道數學題,不如讓孩子“說”明白一道題。小學數學,重在思維的訓練,思維訓練活了,數學自然不會差。因此,家長要加強孩子“說”題的訓練,孩子能開口說解題思路,是最好的思維訓練模式。很多家長以為數學就是要多做題,可是有的孩子考試做錯了題,但遇到同類或相似題型時,仍然一錯再錯。不妨讓孩子把錯題訂正後,“說”清楚錯誤環節,這樣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
提議:孩子做完家庭作業後,家長不妨鼓勵孩子開口講解一下數學作業中的難題,如果講得好,家長還可進行小獎勵,讓孩子更有成就感。生活中學好數學
每月家裏的水電費,您家的孩子可有參與算賬?家裏的二次裝修,怎樣才能最劃算?怎樣根據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來安排家庭儲蓄?各種節日,商場的打折和減現,哪種更經濟省錢?
這些生活問題,您家孩子有參與過嗎?真正高明的家長,不是讓孩子周末四處趕著上培優班,而是讓孩子在生活的點滴中學會數學,進而喜歡數學。生活中的數學實實在在,無處不在,比培優班的數學課要生動得多。
有家長總抱怨,孩子天生對數學不感興趣,對數字不敏感,有的甚至是數學白癡,事實上這些家長很少給孩子展現數學才能的機會。
提議:多為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在生活中參與數學活動。
學好數學要養成三大習慣
學好數學,有三大習慣要特別留心。
主動學習是孩子必須養成的第一大習慣。現在的小學生都很有個性,但如今的家長熱衷人為地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如放學回家、節假日怎麼過,學習計劃怎麼製定等。家長不妨把決定權還給孩子,如果學習計劃在兩周內執行不力,家長再站出來提建議。不少家長把孩子逼到數學培優班,結果孩子越來越討厭數學,根本原因就是家長沒有尊重孩子的個性。
有效學習是第二大習慣。有些孩子愛磨蹭,做數學作業做到深夜,成績也上不去。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有必要製定一些剛性政策,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但家長不要隨便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布置額外的數學作業。此外,幫助孩子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外在因素,讓孩子專心作業,堅持一段時間,作業定會提速。
獨立學習是必須培養的第三大習慣。比如孩子做作業,家長可在客廳看書,讓孩子獨自在書房做作業。孩子做數學作業時,家長可沒收課本,像對考試一樣對待作業。檢查時,再允許孩子翻書,查漏補缺。
提議:家長不妨從孩子剛入學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各種學習習慣,不要總認為孩子小而忽略了習慣的重要。
名師點撥:
現在很多小學生家長都是高知,輔導孩子作業都有自己的一套,但與教材大綱不相符。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前,一定要熟讀教材。否則按自己的一套理論輔導孩子,老師所教與家長的輔導,對孩子是兩把尺子,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家長對孩子功課及作業的輔導,不是手把手地指導,而是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家長不要陪孩子一起做作業,但檢查工作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