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論三民主義(2)(1 / 2)

三民主義?林嶽當然知道,大學畢業的論文就是論三民主義,為了寫好這篇論文,他就沒少查資料。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個問題的原則和綱領。

隨著時代的不同,三民主義的內容有新舊的區別。舊三民主義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一九二四年一月,孫中山接受共產黨人的建議,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三民主義重新作了解釋,舊三民主義從此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包含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綱領,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舊三民主義:清政府統治日益腐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進一步傳播,他們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學說作為思想武器,以美國、法國的民主思想作為政治思想,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並用以知道了辛亥革命的實踐,但未能真正給中國社會指明出。

三民主義也稱為三大革命,民族主義為民族革命,民權主義為政治革命,民生主義為社會革命,它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的社會理想為何?孫中山先生說:天下為公。孫中山所說的“天下為公”係出儒家《禮記·禮運·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也是三民主義的最高社會理想。

唐浩然眼神一直沒離開過林嶽,他想知道林嶽對三民主義到底了解多少。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和林嶽的父親就是孫中山的追隨者,為實現三民主義,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他們為之奮鬥終身,如今,林嶽的父親已經犧牲,他想讓林嶽繼承他父親的遺願。偉大的革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也不是一群人能完成的,它需要千千萬萬無數人的前赴後繼,有不怕犧牲大無畏的精神才能看見曙光。

林嶽被唐浩然犀利的目光盯著看有些發毛,趕緊說到:“我還是了解一些的,《禮記·禮運第九·大同篇》:“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是三民主義的最高指導思想,所謂三民,民主、民權、民生。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打擊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

民權主義:建立民國。要求民族獨立的民主權利實現共和。

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唐叔,我說的可對。”

唐浩然似乎從林嶽的身上看到了他們當年年青時的模樣,他很希望林嶽能繼承父輩未完成的事業。他深情地道:“中國近代史,是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結合,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

同時又是中國先進分子學習西方、追求進步、不斷探尋救國救民真理的過程。無論是康、梁的變法維新運動,還是辛亥革命,都沒有能夠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中國人沒有什麼思想武器可以抗禦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