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明國的c市,某一高校,又有一批學生要畢業離校。
剛宣布可以離校,慕靈便慌忙地,逃離似的離開,居然。
沒有磁石一樣的人或事把她吸引到一個特定的地方,絕對沒有。
她迫不及待地離開她曾經向往而留戀的校園,離別三年朝夕相處而即將各奔東西的同學。她心縱有許多不舍和牽掛。但是她仍然選擇決絕地逃離。即使分離就像逝去的青春一樣無可挽回。她隻想趕快離開,一秒也不願多留。
三年了,時間真是世界上最無情的東西,而她卻要在這冰冷和無情裏感受炙熱的感情。在這裏呆了三年,這個地方從來就沒有給她歸屬感。這個城市從來就不屬於任何像他們這些暫時寄居在這裏的人們。
她要趕快離開這個透著戀愛心酸味兒的校園。天依舊很藍,雨後的校園的路燈發射的光,冒著水汽,流光被水沾濕。她想:時光呢?時光也會被雨打濕嗎?
她最後一次漫步在深夜的校園,校園內靜悄悄的。沒有了白天的喧嘩。一切都顯得冷漠,就像腳下冰冷的水泥路,陰冷陰冷的,即使在初夏,也讓人感到寒意。而那些戀人們一如既往或勾肩或搭背或擁抱或私語或親吻或四目含情脈脈相注視??????所有這些都是那麼投入地將這個夜晚粉飾得美好而動人。
是的,這樣的夜晚注定是談情說愛盡情享樂的,是愛情如春風過後野草一般無邊無際蓬勃滋生的。在這個時候,沒有誰會注意到她這個失魂落魄的人在他們身邊走過。
初夏的風又起了,她的心一片冰涼,淒惶,孤獨,無助。
她發現她與校園是那麼格格不入了,她幾乎是落荒而逃。
她是第一個離開校園的。每年的這個時候,每個校園都有很多洋溢著青春朝氣蓬勃的麵容,意氣風發地分散到各個城市的各處。
六月,明媚的夏日,這是一個離別的季節。校園裏到處都是匆匆忙忙的身影,與九月入校時的忙碌不同,那時同學們是又新奇的雙眼激動地心願滿足地看著身邊的一切,忙著認識即將朝夕相處幾年的同學。而今卻依依不舍地惜別。
有多少人,盤旋在校園內,與同學們興奮的卻也憂傷的留著影,想把校園最美麗的地方和最親密的同學以最清晰的方式留在記憶深處。她,沒有。
有多少人在車站笑著擁抱,依依不舍地約定再見,即使明明知道可能再也不會見。即使後來明知道他或者她在那裏,也不會特別探望,把思念和祝福埋在心裏。
有多少人喝得酩酊大醉後,稀裏糊塗被同學們攙扶上火車,等到清醒,窗外的風景已然陌生。
各奔東西的人影就是六月的風景。
她這次是獨自離開的,沒有車站的惜別。
她回到了小別的故鄉。才六月中旬,回單位報到似乎太早了。回家嗎?自從她母親兩年前去世。兩月後父親帶回一個讓他們兄弟姐妹叫阿姨的女人後。那個家就成了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一個暑假大半時間都是她一個人在學校度過的。對於一個隻有血緣而沒有溫暖的家。她是不願回去的。站在車站的門口,她長長的歎了口氣,茫茫天地間,她不知哪裏才是她該停留的地方?她想到幾乎是自己帶大的弟弟——弟弟小時候她有時候上學也要背在背上上學。今年該高考了吧。想到這裏,她笑了笑。立即朝家的方向走去。
她有五兄弟姐妹,她居中,既有哥哥姐姐,又有弟弟妹妹。她因此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幸福。哥哥十五歲就離開家到航天工業部上班了,姐姐小學沒畢業就承擔起幫媽媽分擔家務和照顧弟妹的責任。雖然她母親是反對的,但是一向順從的母親,在君王一樣的父親麵前,還是屈服了。她父親總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支持她們姊妹讀書。姐姐最後被她父親安排在民政部門下屬的自救社上班。其實就是離他家很近的藥店賣藥。妹妹也上班了。在她父親的心裏,最愛的是他的幺兒,然後是幺女。對於姐姐,她父親覺得虧欠。以一種彌補的心情對她關愛。何況姐姐也是最聽他話的一個。隻有慕靈,自小就是她父親不待見的。她也曾經努力地想討好父親。還是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好在她母親待她沒有偏袒,反而有些偏愛她。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像母親一樣淡定,坦然。溫柔,慈愛,有好的人緣,受人尊重。從她懂事起,母親就是她的偶像,後來從書上她認識了張愛玲,張愛玲便是她另類目標。可是她卻遺傳了父親的直爽和一樣火爆的急脾氣。就連母親高挑的身材和美麗的外表都沒有傳到。又怎能得到母親那高貴而又親切;高傲中透著溫暖;驕陽似火中隱含著雲淡風輕的氣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