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劉玄德遠來敗袁紹,孫文台跨江擊劉表。(1 / 2)

自大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不要盲目自信。

——文淵孤客

中平二年十二月初,劉備領軍趕到界橋。卻說袁紹公孫瓚再戰,袁紹再使鞠義破敵,公孫瓚再敗,白馬義從十隻存三,袁紹大喜,遂令顏良、文醜領軍增援鞠義。袁紹先使探馬看時,回報義斬將搴旗,追趕敗兵;因此不作準備,與逢紀引著帳下持戟軍士數百人,弓箭手數十騎,乘馬出觀,嗬嗬大笑曰:“公孫瓚無能之輩!”正說之間,忽見趙雲衝到麵前。弓箭手急待射時,雲連刺數人,眾軍皆走。後麵瓚軍團團圍裹上來。逢紀慌對紹曰:“主公且於空牆中躲避!”紹以兜鍪撲地,大呼曰:“大丈夫願臨陣鬥死,豈可入牆而望活乎!”眾軍士齊心死戰,趙雲衝突不入,紹兵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兩路並殺。趙雲保公孫瓚殺透重圍,回到界橋。紹驅兵大進,複趕過橋,落水死者,不計其數。袁紹當先趕來,不到五裏,隻聽得山背後喊聲大起,閃出一彪人馬,乃是劉備,原來劉備得‘四季劍’所報早知袁紹要戰公孫瓚,遂率關羽、張飛、太史慈、韓忠、管亥、許褚、華雄、高順、劉敬、劉恪、劉景、何儀、何曼、張遼、徐榮、徐晃諸將,將胡軫留於青州後,便親領一萬軍馬,以趙雲為前部來救公孫瓚。當下十七匹馬,一萬軍馬,直取袁紹。袁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忙撥馬而逃,眾人死救過橋。公孫瓚亦收軍歸寨。劉備問畢,瓚曰:“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幾乎狼狽。”教與趙雲相見,劉備深加勸慰,趙雲方解心中對公孫瓚不用他的不滿,與劉備手下諸將又開始閑聊攀談起來。

袁紹輸了一陣,聽從郭圖之計,堅守不出。兩軍相拒月餘,有人來長安報知董卓。李儒對卓曰:“袁紹與公孫瓚,亦當今豪傑。現在磐河廝殺,宜假天子之詔,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順太師矣。”卓曰:“善。”次日便使太仆趙岐,齎詔前去。二人來至河北,紹出迎於百裏之外,再拜奉詔。次日,二人至瓚營宣諭,瓚乃遣使致書於紹,互相講和。二人自回京複命。中平二年十二月初,瓚即日班師,與劉備灑淚而別,劉備便與諸將領軍回青州去了。

袁術在南陽,聞袁紹新得冀州,遣使來求馬千匹。紹不與,術怒。自此,兄弟不睦。又遣使往荊州,問劉表借糧二十萬,表亦不與。術恨之,密遣人遺書於孫堅,使伐劉表。其書略曰:“前者劉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謀也。今本初又與表私議欲襲江東。公可速興兵伐劉表,吾為公取本初,二仇可報。公取荊州,吾取冀州,切勿誤也!”

孫堅得書曰:“叵耐劉表!昔日斷吾歸路,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聚帳下程普、黃蓋等商議。程普曰:“袁術多詐,未可準信。”堅曰:“吾自欲報仇,豈望袁術之助乎?”便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克日興師。江中細作探知,來報劉表。表大驚,急聚文武將士商議。蒯良曰:“不可憂慮。可令黃祖部領江夏之兵為前驅,主公率荊襄之眾為援。孫堅跨江涉湖而來,安能用武乎?”表然之,令黃祖設備,隨後便起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