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與世界文明交彙的新篇章(1 / 1)

百年期盼,八年籌辦。火樹銀花上海夜,絢麗繽紛黃浦江。2010年4月30日晚,在多國元首和億萬觀眾的見證下,舉世矚目的201 0年上海世博會拉開了帷幕。

上海世博會開幕式融中國元素、世界風情於一身,中外藝術家同台獻藝,象征著世界和諧。

世界相約上海。作為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上海世博會吸引了全球189個國家和57個國際組織參展,創造了世博會159年曆史之最,世界在中國的上海實現了空前大團聚,書寫著中國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

上海世博會是屬於世界的。“中國搭台,各國唱戲”。各國展館從不同角度對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進行了生動詮釋。有的突出展現本國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有的集中展示科技進步的新成就,有的充分表達對綠色生活、低碳經濟的熱切追求。上海世博會為世界各國展示自己、加強交流、增進了解、推動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機。

上海世博會是屬於中國的。此次世博會為中國提供了向世界展示綜合國力、民族凝聚力、社會動員力和良好國際形象的大舞台。透過世博之窗,中國可以向國際社會全方位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進一步樹立民主、開放、進步、合作的良好形象,表達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上海世博會是中國與世界互動的盛會,國際社會可以近距離感知到真實的中國,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世博會將進一步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上海世博會將同北京奧運會一樣,成為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又一重要裏程碑事件。

國際社會對中國舉辦上海世博會,讚譽空前,但好評的背後也有一種聲音值得關注。繼“中國威脅論”、 “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之後, “中國盛世論”又開始升溫。國際上有輿論認為, “奧運成功世博登場,盛世中國已經來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迅速應對,將危機負麵影響降到最低,成為全球經濟複蘇亮點,一些外國政要、媒體和學者在見識金融危機中的“中國力量”後,肯定“中國模式”的有效性、務實性和獨特性,認為“中國模式”值得借鑒。一些媒體獲悉參加上海世博會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創曆史記錄後, “世界朝拜中國”、“世界賣中國麵子”、 “世界不敢怠慢中國”、 “世界討好中國”之類的評論不時見諸報端。

對於“中國盛世論”,我們應保持清醒的認識,不能被“捧殺”。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並不等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強國,幾場體育賽事和國際展會不等於盛世的來臨。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成就雖然巨大,但我們應清醒認識到中國仍屬發展中國家,我們必須理性判斷形勢,增強憂患意識,堅持開放心態,借鑒國外先進經驗,苦練內功,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金融危機發生後,許多國家積極調整國家發展戰略,加快發展轉型,希望在後危機時代占領先機。有著“經濟奧運會”之稱的世博會是一場科技、創意、文化的盛會,上海世博會給中國學習世界、加快經濟轉型帶來了契機。體現在上海世博會的創新無處不在,涵蓋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新理念、新服務等各個方麵。上海世博會可以使中國人民感受到新發明、新創造、新理念帶來的震撼,有助於中國找尋經濟轉型的經驗,啟迪全球化時代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中國人民一定會通過上海世博會,汲取更多豐富的“營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搶占未來發展的製高點。上海世博會將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新的出發點。

世界相約上海。上海世博會讓中國以更加自信的態度擁抱世界,世界也將通過世博會展示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