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1 / 2)

孫濤與郭雄是在報紙上看到烏蘇爾鎮被收複的消息的。他倆原本揪著的心才稍安了。龍騰總部已多次電告二人,必須盡快回國。特別是董事長白雅芝,更是著急上火,兩天內親自打了三個電話過來,她深知二人的秉性。而家中,芳姐與母親,還有姐姐,以及郭母和英姿都分別打來電話催促兩人。大使館的同誌也十分關心他們,一再告誡二人不可造次。但當郭雄提出,悄悄潛回烏蘇爾一趟,再悄悄回來,神不知鬼不覺的。孫濤一口就答應了一起去。因為烏蘇爾的電話聯係也中斷了,他無法確切知道阿明等人的情況。郭雄興高采烈的準備車去了。

然而,當孫濤冷靜下來時,他想起了自己與他們分手時說過的話,“我會回來的!”但烏蘇爾現在的情景,卻不是他內心渴望見到的.幾經思索,他打消了回去的念頭.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為阿明寫了一封長信,雖然他並不知道阿明是否還活著!

孫濤在信中,首先回顧了自己來到烏蘇爾的初衷,那就是希望象匹野馬一般,在遼闊的黃土高原上自由地馳騁.然而,當他真正地與阿特卡部落人傾心接觸時,他卻為他們那種雖飽經戰亂而矢誌不改的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對實現自己理想與信念的那種執著而震憾與折服.而這,恰好教育與完善了他對人生價值意義的探索,也極大的豐富了他的人生。

他在信中說道,他的國家與阿富汗是鄰居,而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他相信,他與阿明的兄弟情誼也會一代代傳承下去的。

信尾,他寫到:“阿明兄弟,請允許我借用和模仿偉大的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詞吧,它能夠表達我的心。‘我懷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深穀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幹戈永熄,仇恨不在,幸福重來,人類共一家,永享太平日。’這是我們的共同希望,也是我將帶回國去的信念。我堅執這個信念。‘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從絕望之山開采出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把這個喧囂煩躁的世界,變成充滿手足之情的悅耳和諧之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就能一同奮鬥,一同祈禱,一同維護,直到有一天,將我們的願望實現!’

“讓我們祈禱吧,祈求上蒼將潘多拉喚醒,請她再次將魔盒打開,把雅典娜女神悄悄埋藏在盒底的‘希望’釋放出來,而將仇恨、貪婪與戰爭收回魔盒中,永葬於喜馬拉雅山下!’

“隻有當‘和諧、和平’之聲轟響,當它響徹地球上每一個洲,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鎮,每一個鄉村時,我們就能感受到這一天的到來。那時,這個地球村上的所有人,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皮膚顏色,不分國度,不分語言都會攜手走在一起,共同慶祝人類曆史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我說過,我會回來的,但不希望再是作為一名安保專家了,而是希望作為一名心儀的旅遊者回來的。我對這一點,更是堅信不疑的!”

“最後,祝您,我的兄弟,早日成家!因為您說過,您成家的那一天,就是烏蘇爾人民真正過上幸福生活的那一天!”

信是用三種語言寫成的——波斯語、漢語、英語。孫濤的波斯語雖有一定的基礎,但還得靠一些漢語去闡述,而阿明,也是懂一點漢語基礎的。當然,也有孫濤寫不出波斯語而估計阿明也不會理解漢語這幾句詞彙時,便用英語來表達的。一封四頁紙的信,居然花了孫濤一個整夜。

第二天一早,當郭雄興衝衝的來請孫濤上車時,孫濤的回答讓郭雄如當頭淋了一盆冷水——透心涼。他請郭雄給阿明帶封信去,並說自己一夜未眠,頭痛,因此就不去了。郭雄禁不住罵了孫濤一句“你有病啊!”,將信收下,轉身敗興地上了車。

當郭雄一路曆經聯軍的多次盤查,於第二天上午終於到達烏蘇爾鎮時,他驚呆了,原本熟悉的山區小鎮,已是滿目瘡夷。許多房屋,在慘烈的戰火中化為一片焦土。而北約軍隊運磚的車,還有推土機,正在鎮子裏轟鳴著。在接受警察的盤問時,郭雄意外的撞見了穿著一身高級警官服的艾哈邁德。艾哈邁德告訴他,自己已經奉命回到了海德拉姆縣並擔任了警察局長,現正在重新組建烏蘇爾新的治安體係。他還為郭雄引薦了自己的大哥——阿卜杜拉中校。阿卜杜拉身材魁梧,相貌酷似他的父親甘尼長老。阿卜杜拉熱情地與郭雄行過貼麵禮後,高興的拍著郭雄的肩頭,說自己也根據在首都喀布爾舉行的阿、巴、北約安全部隊、駐阿聯軍四方軍事會議精神,率領自己的部隊回到烏蘇爾山區,承擔了與巴基斯坦長達兩千五百公裏邊境的靠近烏蘇爾行政區一側的幾十公裏的邊界監控、巡邏任務。他還關切地問起了孫濤的情況。這使郭雄想起了自己的任務。他連忙問阿明區長還活著嗎?艾哈邁德上了郭雄的車,他熱情地陪同他一起到“烏蘇爾——龍騰學校”去找阿明。他告訴郭雄,學校挨了炸彈,倒了部分教室,阿明連區公所都沒有來得及修繕,就要求北約部隊先搶修學校,可能明後天就要開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