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來龍去脈(1 / 3)

上下五千年,璀璨的曆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的名人、偉人、奇人,有好有壞,有功有過。

若是要評說誰是最聰明的,有人說是諸葛亮,有人說是薑子牙,還有人會想到張良;若是談到誰是最勇猛的,好多人立時會喊出項羽的名字,但也有人會覺得呂布才是天下第一猛將,而資深一點的人還可能說出霍去病來;這天下第一的名頭,不管什麼第一,恐怕都不那麼好拿到。可要說起誰是最殘暴的女人,恐怕候選者就寥寥無幾了,有人脫口而說是武則天,還有人電視看多了會提起慈禧,甚至有人會數出宣太後來。

但,我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腦子裏浮現出的是呂雉,順帶還會想起那可憐的戚夫人。

呂雉,劉邦之妻,漢王朝第一任皇後。來頭也是不小,和始皇帝的仲父還有著不小的淵源,而這仲父便是《呂氏春秋》的作者,薑姓,呂氏,字不韋。

話說這呂不韋,衛國濮陽人,和商鞅是同鄉,秦國能強大,當真是靠了這兩個衛國人。不過呂不韋一家早早就離開了濮陽,族人後來基本都在韓國陽翟居住,也是當地的豪門望族,這其中有一門遠方親戚,算起來是呂不韋的侄孫。這家人和呂不韋也不算親近,畢竟呂氏一門太大,呂不韋的子侄實在太多,也不可能和每一家都交好;而這家人的家產也算殷實,本身也是有本事的人,也不太像呂家其它支那樣去攀附呂不韋;加上呂不韋的心思早已不在呂家自己的生意上,平日也根本不在陽翟這裏待著,天天都待在邯鄲,開始陪著子楚,後來有了趙姬那就更是懶得回陽翟了。所以侄孫家覺得待在陽翟也沒什麼意思,生意上也插不了太多手,呂不韋有什麼好處也不會第一個想到他家,而且陽翟能做的生意都已被呂不韋壟斷了,與其待在這裏每個月給族裏打工,再平白無故從呂府支點生活費看人臉色遭人白眼,還不如自家人去別的地方,反正不就是做生意嗎?這麼多年耳濡目染,早也學會了不少。

不過搬家這事,說起來輕鬆,做起來難。陽翟雖說曾是韓國都城,但是自從一百年前魏國攻新鄭一役後,韓國便一蹶不振,如果繼續留在韓國,那除了陽翟之外,別的地方真的是破敗不堪,別說做生意,安全也沒什麼保障。既然要離開韓國,一家人便一起商量韓國周圍有什麼地方適合舉家搬遷。

首先往西就是秦國,秦國此時已然是七雄之首,雖然鹹陽已經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都市,山東商賈也樂於到秦國做生意,但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刑罰嚴苛,誰敢保證一輩子不違法,這秦國動不動就是肉刑甚至殺頭,若是孤身一人去做買賣,那是無妨,帶了幾十口人去,萬一有什麼差池,這什伍連坐就是滅族,而那時候呂不韋也還沒去秦國,真要是出了什麼事,也沒個靠山,所以思來想去,秦國還是算了吧。

再說往北或是東,都是魏國,要說魏國的國力,肯定是在韓國之上,但是秦國越來越強大,特別是在收複河西及函穀關後又進占了河東,魏國徹底失去了屏障,秦國是三天兩頭就來招惹一下魏國,而魏國也隻能是勉強防禦一下,要說還擊,別說有沒有這個實力,隻怕是魏國宗廟裏都沒人有這個膽量。當年公叔痤和龐涓在世的時候,魏國鐵軍尚且在秦國沒占到便宜,這個時候更是隻能坐以待斃了。

那現在離韓國最近的隻有南邊的楚國了,一家人都覺得楚國好,楚國原本是第一大國,隻是十幾年前被白起攻破南郢後,被迫遷都到了陳郢,但陳郢離陽翟反而近,搬遷更加容易了;而秦國主要還是以魏人為敵,畢竟數百年的深仇大恨,而楚國就不像魏國那樣與秦國勢不兩立,總的來說還是安全了許多;加之楚國遠離北方胡人,也沒有胡人混居,都是華夏族,生活最安心;文人學子也都愛往楚國跑,不像秦國,都是好戰之徒,自古富商就愛附庸風雅,自然呂家這些生意人是向往楚國的;而且那時候中原地帶雖然繁華,但要真說起自然環境,那還是楚國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但是,凡事都怕這個但是,自從南郢被破,楚國也是再無昔日霸主氣象,秦國雖然主要欺負欺負魏國和韓國,可是楚國也並不是就那麼安寧,而且進攻魏國的秦國將軍是蒙驁,而進攻楚國的將軍是白起。被蒙驁破城沒事,做個合法老實的商人,秦軍也不為難你,可要是被白起破城,若是他當時一時興起,要屠城娛樂一下,怎麼受得了?所以楚國千好萬好,唯獨麵對白起這老小子,誰也不敢小視。並且呂家其實對楚國還有更深一層的忌諱,因為呂氏一族曾是呂國薑姓王一族,後來被楚國所滅,為紀念亡國,才用了呂為氏,所以呂氏一族對楚國還是頗有些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