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非常地笨拙無能,受盡了周圍人的嘲諷和譏笑。但我生性倔強,發誓要通過學習,找到一劑治愈愚昧的良藥,把自己變得精明和崇高起來,讓別人從此仰視自己。
盡管我很努力,但還是高考落榜了,我卻並沒有因此停止尋求的腳步。走出校園,我有了更廣闊的閱讀眼界,如同一個饑渴的孩子撲到了牛奶和麵包上。惶惶之間就過了不惑之年,閱盡所知的典籍文獻,曆經人生的坎坷炎涼,看遍王朝更迭人物成敗,品味人事興衰悲歡離合。經過無數次的總結感悟,才發現一切宣傳道義的文學都是引導心性的虛無、都是騙人的,在悠悠發展的生命長河中,本沒有正邪、善惡、愛憎、忠奸之分,隻有強弱、優劣、智愚、巧拙、快慢的較量和勝負存亡的結果,正所謂“天地無情而不仁”。但透過對許多這樣案例的解析,在殘酷的競爭法則背後,又確實存在著道德的力量,不知道順道修德的存在,縱因某種手段強盛一時,也終究難以久遠。之後,再深讀《道德經》,便發現了其中的真道理和拙辦法,作者盡識了道心惟微,卻忽略了人心的嬗變,其“小國寡民”雖不可用,但包而容之、使萬物自化而為我所用的無為之法,上善若水和清靜為天下正的智慧修養境界,以及“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玄同世界的構想,成為了千古推崇的人文目標,一個人若能達到這種人生境界,確實到了發展的巔峰。
在追逐智慧的過程中碰撞到《道德經》的同時,我更深深折服於中華文化之源《易經》的魅力,它總結了人事變化的種種狀況歸納於64卦,成就了智庫的鑰匙、謀略的公式,而其他謀略方麵的書籍,都隻是對一些個案的描述。正所謂觀千劍而識器,書讀的多了,回頭再精研兩部經典,才算明白了什麼叫大道要義、人事攻略。
然而,二經流傳了幾千年,文化的變遷使得它們顯得深奧難懂。特別是《易經》純用陰陽符號代表文字,象形取意成天地、山澤、風雷、水火8種自然現象,又疊加成64卦去涵蓋天下,更非常人所能透析。所以,曆來對二經的注解中都存在著一些誤解、謬解和偏見,我也自以為是地把二經糅合在一起,用論文的形式寫成《演繹智慧受益無窮》,用小說的形式寫成《練就慧眼看世界》,並發到了網上。希望無論你是愚鈍或聰穎,讀懂此一文,就能構築起讀者一道人生靚麗的底線,從容應對人事的紛擾,不再像原先的我一樣時時陷入現實的窘境中。但關注者卻很少,才知平生所學為無用之術,被別人譽為垃圾文字的確不是妄說,在小說的36章之後64卦的故事便不再續寫。人生苟苟,人都在爭名奪利中求權求勢求榮華,我卻在貧困潦倒中皓首窮經。其他的,不說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