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之路與儒道修行雖然同為修行之道,實則大不相同。
儒道修行,意在感悟。正所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凡者命不過百載,為了搏得大道,就要在如此短的壽命中獲得更多感悟大道的可能,因此文人間的交流,也就必不可少。
然而求仙之人,若有成焉,不敢妄言長生,卻也以千百年為春秋。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漫漫仙途,又有幾人做陪?
早在前世的千年時光裏,他便對諸多同道的身死道消司空見慣,反倒是重生之後,變得多愁善感了起來。也不知是受這具身體的影響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可無論哪個,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一想到此,也不由吐出一口濁氣,隱藏在衣袖下的小手緊握,更加堅定了他心中對大道的向往。
頓時心靈一震,一股莫名的舒暢滌蕩在心頭,連念頭都通達了起來。
隨即不予理會,大步向前走去。
求道殿,是學宮安置身具靈根之人的所在。
殿外雲霧繚繞,煙氣不絕,迷蒙詭譎。
踏入其中,好似到了深山老林,人跡罕至;又宛如置身仙境,靈氣湧動。是學宮中的一大奇景。
“好一座聚靈陣!”
才剛剛踏入其中,林雲便察覺了其中的奧秘。
這大殿內的靈氣濃度,比之許多小型靈脈也是不曾多讓。在這等環境下修煉,速度能比平時多出三成。
殿內空曠寂寥,有些荒涼。偌大的空間中,修煉之人,寥寥無幾。
這也是正常的現象。
淩國背後的金翎宗,每三年才招收一次弟子。
而學宮,隻對十歲孩童進行靈根測試,到了十五歲,就會被遣離學宮。除非是修儒之人,或許還能在學宮中搏取一二職位,就職其中。
也就是說,大多數身具靈根之人都隻能在學宮中經曆一次仙宗選拔,若是錯過,就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了。再加上身具靈根之人往往千裏挑一,甚至萬裏挑一。直接導致這求道殿中常年都隻有二三十人,遠不及其他殿的人數。
環顧四周,靈氣氤氳,大殿深處,霧氣更甚。
那裏,是青雲道人的所在。
求道殿中的諸人,若是沒能在三年一次的仙宗選拔中被選中,待到十五之後,就隻能散入淩國各地的道觀中,再覓仙途。
而那青雲道人,就是淩京外最大道觀青雲觀的觀主。青雲二字,取得是仙道渺渺、但求平步青雲之意。此人修為已臻凝氣後期,據說隻差一步就能成為築基真修,開辟一方勢力。
以他的實力,本不該屈身於此,據說是林家的那位金丹老祖請其坐鎮於此,許其一段仙緣,這才應下,護航求道殿十餘年。
不僅如此,他還大開方便之門,向求道院中的諸人傳授他的修煉經驗。
十餘年間,淩國大半道觀子弟都受其指點,連仙宗弟子,都有不少承情,隱隱有淩國仙道第一人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