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二月,魚朝恩向肅宗建議,讓李光弼收複洛陽。
李光弼認為時機不成熟,沒想到一向支持自己的朔方節度副使仆固懷恩竟然站在魚朝恩一邊,李光弼隻有出戰。
原來李光弼治軍甚嚴。仆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瑒見敵將的一個老婆漂亮,占為己有。李光弼讓他歸還,他不肯,還派兵守衛。
李光弼派手下連射七人,仆固瑒隻得從命。仆固瑒把這件事告訴父親,仆固懷恩認為李光弼不給自己一點麵子,懷恨在心。
李光弼不苟言笑,治軍特別嚴。打仗時,他派使者拿著大刀,如果有後退的士兵,當場斬殺,仆固瑒就差一點死在刀下。當時參軍的人魚龍混雜,有些人參軍就想趁火打劫,撈取好處,偏偏李光弼不準侵占他人的財物,所以得罪了不少人。後來有些部下不聽他的號令,加上魚朝恩、程元振的讒言,這位功勳卓著的將軍竟然不敢入朝,鬱鬱而終。
李光弼認為應該“據險而守”,仆固懷恩則以為自己的騎兵隻有在平原才能發揮作用,兩人爭執不下。
正在這時,史思明已經殺過來,唐軍倉促應戰,大敗。唐軍隻好退守聞喜(今山西聞喜),史思明雖然獲勝,但是樂極生悲,被其子史朝義殺死。
肅宗以邙山之敗罪在仆固懷恩,拜李光弼為侍中兼河中節度使。後又任命為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統率河南、淮南、江南、浙江等八道行營節度,出鎮臨淮(今屬江蘇),進攻史朝義軍。
李光弼先克許州(今河南許昌),活捉史朝義將李春,再入徐州(今江蘇徐州)。
公元762年(寶應元年),李光弼進封為臨淮郡王,賜鐵券,圖形淩煙閣。
郭子剛到鹹陽,敵軍已經渡過渭水,沿著南山東進,而代宗皇帝逃往陝州(今河南陝縣),並召李光弼等各地節度使勤王。
李光弼猶豫了,因為之前發生了來瑱事件。
來瑱乃是名將之後,其父來曜曾任四鎮節度使、右領軍大將軍等職。
來瑱從小就有大誌向,熟讀詩書,崇尚名節。曾任北庭行軍司馬,後經拾遺張鎬推薦,製舉及第,後來升任潁川(今河南光州)太守。母親死,遂在家守孝。
安祿山造反,來瑱複任潁川太守。叛軍圍潁川,來瑱死守。
來瑱是個神箭手,射死敵人無數。
敵人又派降將、來瑱父親的部下畢思琛勸降。畢思琛在城下設壇祭拜來瑱的父親。
來瑱一方麵和畢思琛敘舊拖延時間,另一方麵悄悄調兵遣將,突然衝殺出去。敵人沒有準備,死傷甚多。此一戰,來瑱出名,被安祿山的部隊稱為為“來嚼鐵”。
兩京收複後,來瑱封潁國公,食二百戶。
上元二年(761),來瑱大破史思明餘黨於魯山(今河南內鄉附近),再戰汝州(今河南臨汝)。兩戰繳獲馬、牛、駱駝等戰利品無數,殺敵一萬餘人。
第二年,肅宗詔其入朝,來瑱喜居本地,士兵也習慣聽他指揮。便借口部下挽留,行動遲緩。肅宗覺察到了他的伎倆,開始討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