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內部分歧(1 / 2)

蒲城大堂,現在已經吵成了一鍋粥,所有的人,無論站在什麼角度,都努力的伸著脖子在為自己的陣營叫喊。文貴武賤,在性命攸關的時候,都被拋棄。

大堂桌案上,一份手諭就那麼平平常常的鋪展著,但就這平平常常的手諭,卻讓這大堂變成了菜市場。

現在,整個大堂上的文武分成了三個部分,以縣尊劉國驍為首的穩健派,依舊堅決堅持防守,憑借高大的城牆,拒闖賊於城外。這其中當然包括他的小舅子,千戶於欽。

既然已經定下了疲兵之計,他賊人也不正是按照原先的設想行事嗎?圍城,消耗的也是他的軍心士氣,也是他的糧草物資,為什麼還要冒險出戰呢?

其實,他的這個主張也是不得已,現在自己小舅子名下的衛所現狀,自己是再清楚不過,指望著他守城,那還不如指望著他的姐姐一次給自己生八個孩子來的現實。

至於先前進駐的不沾泥降軍,在內心裏,劉國驍更是戒備不矣,一路降軍,隻要一出城,說不得那些心向杆子的醃臢東西就跑去投敵,還不如看在自己的眼下實在點。

而以守備張十五為首的張家少壯派,卻要嚴格按照剛剛收到的巡撫大人手諭執行,對城外的闖賊做一次攻擊,至於巡撫手諭上說的所謂試探,那還是不要去管了,打一仗,讓熱血飛濺,讓闖賊膽寒,讓自己的士氣飆升,讓自己的軍功顯現,而不是讓每個人看向自己等的眼神輕蔑,這是第一位的。

急需要一場軍功,的確是這些年輕的張家一係迫切渴望的,因為,在他們身上所有的官職,不過是靠著張元上下勾連,同時也靠著朝廷對這陝西剿賊乏力而施舍的,在這群年輕的漢子心中,人前人後的,總是感覺低人一等,

對於以小十五這樣的少壯派,雖然冷靜的知道自己的軍旅經驗不足,對那些老廝殺漢子表現出無限的虛心,但不等於他們的心中就沒有熱血,在這潛藏的虛心中,是對軍功更熱切的期盼,所有的人都想通過這場大戰,洗刷了自己買來的名頭,做個真真正正的將軍。

甘泉堵門戰,小十五和一班兄弟中的大部分都是參加過的,但是,在他們的心中,雖然切身感受到了闖賊的強悍,但其實,也對上次堵門之戰的失敗,找到了各種各樣的原因,起因無他,不過是年輕人的爭強好勝罷了,這種爭強好勝,往往就潛意思裏,掩蓋了事情最根本的原因。

在他們看來,上次的失敗,原因有三個,一個是闖賊久經戰陣,自己組建鄉勇不過區區三月,還都是沒見過血,沒經過打陣仗的流民,失敗是所難免。

第二,當時,闖賊占了兵堅器利,比如說長弓,比如說轟天雷,那是前所未有的利器,但是,現在卻已經不同,長弓,自己這裏已經裝備了一千多把,要不是限於鐵料不足,其實這東西完全可以做到人手一把,轟天雷,那東西也已經不再是秘密,雖然自己這方的威力還是達不到闖賊的程度,但在近萬斤火藥裏,選出來的藥精已經可以給闖賊一個出其不意。

第三點,當初,隻是闖賊狡猾,竟然在對陣之外,準備了大量的伏兵,在雙方即將分出勝負的時候,突然殺出,讓自己等措手不及,這才導致了失敗。

現在看來,這三項,自己都已經有了準備,尤其是最後一項,現在倒過來了,闖賊進攻,我們防守,闖賊兵竭,我外圍已經有兩萬衛所和鄉勇組成的援軍枕戈待旦,隻要這裏一旦成功,兩萬養精蓄銳的大軍出陣,殺闖賊一個措手不及,那勝利已經不再是五五之數,而是必勝無疑。

不過那樣的勝利畢竟不是自己等獨立取得,所立軍功也是大家分潤,哪裏是理直氣壯?

殺出去,主動爭取個軍功,滅了闖賊囂張氣焰,這才是正經。

而第三派卻是無可無不可的張存孟及其手下。

出戰,也不是不可以,這樣,也可在上官麵前表示下自己與流賊劃清界限的決心。不出戰,是最近所處地位尷尬。文人裏,對自己戒備非常,武將中,卻要拿自己衝鋒陷陣,還不是一個流寇出身惹來的麻煩?

於是,不沾泥的兄弟就那麼冷眼旁觀衛所一幫將校和張家軍兄弟臉紅脖子粗的爭吵。

“好啦,好啦,不要再吵啦。”縣令劉國驍將驚堂木拍的劈啪山響,好半天才壓住爭吵的聲音,看看一臉憤憤不平的軍漢,不由頹然坐倒。

“大人,出不出兵,其實已經沒有了爭吵的必要。”縣丞梁曉上前躬身進言道。“難道,大人想頂著上峰公事不尊不成?”

是啊,這才是劉國驍最心急的所在。

巡撫發下公文令俞,哪個敢不執行?雖然在這裏,自己最知道前線戰況,但遠在天邊的巡撫大人手諭公文,是無論如何也不敢頂著的,但一旦出戰,必敗無疑,即便是自己這個文人也知道這個道理,怎麼那位坐鎮西安,統領全陝軍務的總兵也跟著附屬了?這不是要將這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一點守城實力隨便浪費消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