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南下南下(1 / 2)

這便是八百裏秦川,這便是渭南平原,這便是自己和在自己領導下的兄弟們一直為之奮鬥的戰略目的,這就是自己在明末亂世裏,帶著千百萬百姓生存的根基,這就是自己穿越來這大明,改變曆史的根本。

一個個高高的土台上,白馬,白衣的呂世,身旁一匹黑馬,那鐵塔一樣的漢子,身後,一麵高大火紅闖字大幬,一杆黑色將旗,在強勁的秋風裏,獵獵飛舞,兩人身邊,圍繞著一群熱血沸騰的猛將謀臣,高大的土台下,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黑甲精兵,森林一樣的紮槍,那如日月一樣的刀盾,那如林一樣的長弓,滾滾向前奔騰不息。

每一個大踏步走過土台的兄弟,都將胸膛努力的挺直,都用自己最大的熱情,努力的對著台上那位,帶著他們從艱難困苦裏不斷前行,不斷奮鬥強大的闖王歡呼。

望著那一望無際的曠野平原,平原上稠密的村落堡寨,那如潮似海的軍隊,讓呂世豪情萬丈。

但是,緊跟在身邊的過天星一句感慨驚歎徹底的絕倒。

“天啊,這是誰家的場院?這他媽的也太大啦。”

崇禎二年十月,滿洲軍隊大舉內犯,從河北遵化、薊縣地區破邊牆而入,攻陷遵化、玉田、三河、香河、順義等縣,兵鋒直抵北京城下。明遵化巡撫王元雅自殺,入援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陣亡。崇禎帝朱由檢惶遽失措,輕信宦官一麵之詞,中了皇太極設下的反間計,把遼東督師袁崇煥逮捕下獄(不久處死)(清修明史)。遼東總兵祖大壽嚇得心驚膽戰,拉起隊伍跑回山海關。為了挽救危局,朝廷下令各地督撫火急勤王。

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和陝西巡撫劉廣生、甘肅巡撫梅之煥、延綏巡撫洪承疇,也應詔抽調各鎮精兵一萬七千多人,由沿邊五大鎮總兵吳自勉、尤世祿、楊麒、王承恩、楊嘉謨率領,入衛京師。洪承疇麵對外敵入寇,也不得不放下渭南呂世,勤王入京。

延綏鎮兵由於總兵吳自勉克扣行糧,勒索不願入衛的軍士交納賄銀和盜賣軍馬,引起士兵們的強烈不滿,許多人開小差不辭而別。

邊兵的奉調勤王和嘩變,對於剛剛興起的陝西農民起義的發展有主要影響。抽調入衛的兵丁都是當地駐軍的精銳,他們的開拔勤王,自然大大削弱了地方當局用來鎮壓起義農民的力量。勤王兵的嘩變,不僅打亂了明廷的軍事部署,牽扯了地方官員的精力,而且參加兵變的士卒往往不敢歸伍,其中不少人飄泊無著,連群結夥地投入農民起義。這樣,就使相當一批原來用以鎮壓農民起義的力量,轉化成了反抗明王朝的力量。他們受過軍事訓練,有作戰經驗,對於提高農民軍的戰鬥力是有重大意義的。

呂世拿到這個早就熟悉於胸的報告,不由哈哈大笑:“我的好日子來了。”

好日子早就降臨在了渭南七縣,尤其是最早劃歸闖軍治下的富縣,黃龍,宜川,洛川,甘泉。

現在的根據地工業已經是大明這片土地上最先進的。

鋼鐵產量已經達到了每月出人意料的五百噸,那一天,呂世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看到圍在中間身邊的兄弟,尤其是過天星對五百這個數字的不屑,站起來,圍著過天星開始給他算賬。

“五百噸,不少啦,那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每月十萬斤鋼,按照一杆紮槍二斤鋼(1.6斤)那是五萬支紮槍,一年六十萬支,馬刀四斤,那就是兩萬五千把,一年三十萬把。”看看已經成為木人的過天星,呂世笑著問道:”如此多的馬刀,大統領,你還為我多出口一百把馬刀心疼嗎?”

木雕泥塑,已經誇獎了過天星和那些兄弟,於是呂世繼續道:“如果全部做成長弓箭頭,當然用精鋼做箭頭那是一種敗家奢侈,我們有更多的鑄鐵去做,但即便是奢侈的用精鋼去做,別人的箭頭是一兩一個,而我們的的確太浪費了。”說這話的時候,呂世再次看看沒了人色的過天星陳策,對著一臉淡然微笑的趙鐵匠和攏著手,波瀾不驚,神遊物外的二郎展顏一笑道:“我們的是三兩一個,那可做一千萬支,一年是十二萬萬支,我們擁有的長弓箭矢,即便是百萬軍隊與我們對陣,我都開始懷疑,他們能不能達到我們的麵前,明軍嗎?滿清韃子嗎?還在用狼牙做箭的蒙古人嗎?屁。”呂世輕描淡寫的掰著指頭給兄弟們算著這筆糊塗賬,但表情從容,信心十足。

想想吧,那是怎麼樣一個恐怖的數量?十二萬萬,當呂世輕描淡寫的將這個結果告訴過天星的時候,卻發現椅子上已經沒人了,隻能看到地上掙紮的大統領。

“不要為這點成績沾沾自喜,這都沒什麼。”說這話的時候,目光轉向了已經滿臉充血的陳策趙興,“不要再擔心不沾泥投敵,讓我們的核心機密泄露,不要再擔心敵人會學去我們對外展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