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丁興旺(1 / 2)

鄭浩提出新的現象,卻叫呂世大惑不解,鄭浩就笑著解釋道:“闖王卻是不了解百姓的算計,有了梯田之法,按照山寨的分田方法和上繳糧食的規定,那分到山地的人家就可以得到比平原多一倍的土地,但辛苦的做成梯田,產量卻不一定比平原少,而上繳卻比平原少的多,一家一戶隻要肯於出力氣,那一年就可以衣食無憂,而百姓最不缺的就是力氣。”

呂世把身子往椅子背上一靠,自私的一笑著道:“這卻是我沒想到,不想我一個辦法就讓如此多的人受益,我還真有點驕傲滿足了。”

大家一起輕鬆的笑了起來,其實不要說直羅溝,就是這葫蘆峪剛剛分田的時候,大家都爭搶著要臨河平地,但呂世的梯田風車法的施行,現在那些爭搶好地的人一個個都是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還有就是靠山的人家,不單是土地出產,更有藥材藤條野獸,水果等等副業,哪個不讓那些平原的人家羨慕眼紅。”三叔也笑著解釋。

呂世欠身道:“鄭先生回去告訴那些平原的也不要後悔,我倒是有法子讓平原的人家,也能在其他路子上致富。”

屋子裏一些人就都亮起了眼睛,因為這屋子裏的人都得根據地照顧,都分了平原之地,一聽有這樣的好事,那當然支起耳朵想聽個分明了。

呂世卻是笑著道:“這個卻是以後要說,也不忙一時,別又把個會跑題了。”

大家一聽雖然心癢難耐,但也哈哈大笑起來,機會會有的,發家致富也會有的。

說起百姓建設家園的熱情,那鄭浩更是興奮,畢竟自己空懷抱負,在這大明官場隻能是渾渾噩噩的混著日子,眼看著百姓流離失所,自己卻是無能為力,現在自己真真正正的為自己的抱負理想開始實踐,也真真做到了聖人教導,用著一身學問為這天下蒼生做了實事,怎麼不使他渾身充滿了鬥誌?男人,最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便是眼看著自己去建設了一個與自己心中所想一樣的作為,雖然這作為可能充滿了荊棘,但有坎坷有荊棘,豈不更顯男兒本色?

最後鄭浩竟然手舞足蹈的給呂世講起自己的一些趣聞。

“我就不止一次的見過一些老人,在後半夜也不顧寒冷,提著火把到自己分得的田地裏,這看看,那摸摸,生怕這土地長腿跑了似的,隻要一見到我們的兄弟,就拉著他們的手不放,反複的確認這片田地真的是他們的了,根據地收取的上繳真的就是那麼多?”言罷想起那當時的場景不由再次開懷大笑起來。

但鄭浩笑了一會,卻感到這滿屋子裏,隻有一兩個人在陪著自己笑,其他的人都在沉默,停住笑聲,看呂世的時候,卻見闖王把臉扭開,一臉戚容,眼睛裏好像還有隱隱淚光。在看其他人,也大抵如此。

呂世用袖子沾了沾眼睛,回頭道:“百姓需索何其簡單,但富有萬裏疆土的朝廷,卻為什麼連這一點點的需索,都不能滿足他們奴役和依仗養活他們的百姓?王公貴戚,地主豪強,卻把這升鬥小民逼迫的家破人亡,走投無路。天地何其不公?”

所有的人地頭默然。

過天星眼含熱淚低聲恨恨的道:“我不懂大道理,我隻是知道,我們要帶著已經信任我們,以我們為依靠的鄉親,得到這最後的也是最可憐的一點點需要,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在這個黑暗的世道裏活下去。”

所有的人都不做聲,但每個人都挺直了腰杆。

鄭浩畢竟是讀書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意識,在腦海裏根深蒂固,對小民還是有輕賤之心,為小民做事不過是為達到自己一個做番大事的出發點,但現在看到大家的表情,心中不免也被深深震撼,開始對自己上山的初衷懷疑起來。

呂世見話題變得沉悶起來,怕鄭浩和李先生難堪,便轉移話題道:“我們在直羅溝大張旗鼓的招募流民百姓,那官府卻是什麼態度?不要因為我們與他們爭奪人口,而生出什麼心思吧。”

鄭浩見呂世動問,也就放下自己的糾結,接口道:“具我們安排在甘泉縣衙的座探傳來的消息,官府對這事情卻是有如釋重負彈冠相慶的意識。”

呂世和陳策等當時都愣住了,怎麼?當杆子強盜與官府爭奪人力資源,不斷壯大的時候,怎麼不是憂慮卻是彈冠相慶?難道這大明的官員都是傻子嗎?

鄭浩見大家一副大惑不解的樣子,笑著解釋道:“這卻是兄弟們少見多怪了,其實這事情大家不在官場卻是不知道內情,反倒是我這混跡官場的清楚些。”

“快快說來這其中的原因。”耿奎出口詢問。

鄭浩被問的心癢,就搖頭晃腦的說開;“其實說來到是簡單,咱們這大明,早就被這幫子自命清高的官員糟蹋的體無完膚了,不要是說國庫,就是這個省各府的番庫都是餓死了耗子,那些窮及聚斂,大部分都被那些醃臢貨貪墨到了自己口袋,種種弊病卻也不必再說,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