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經手必撈錢,不管是什麼錢。是軍費也好、賑災款也罷,慣例不可少。
軍隊到兵器庫領取裝備,慣例是按照市值的十分之一,不然領不到裝備。所以明軍除了將領留著保命逃命的家丁隊,其他軍隊都是破破爛爛。
即使如此,武器保養也不好好做,頭盔鏽了,弄點漆糊弄一下拉倒。結果明朝大將杜鬆,在戰場上被一流矢命中腦門而死,軍隊大潰,十幾萬人報銷。事後看,頭盔鏽穿了是用漆補的。杜鬆和十幾萬軍隊的死亡,沒人承擔責任,這個頭盔問題,根本沒人關心……
更加搞笑的是,出征之前的殺牛儀式,連換了三把刀都沒有把牛殺死!楊鎬督師大怒,拿出尚方寶劍殺之,終於殺牛成功!
這就是薩爾滸之戰。
周暨在痛心疾首的同時,也知道這次自己主動請纓出征幹係重大,因此上,拿著總督大人調撥軍械是手諭,親自帶著銀錢趕到府庫提取,再額外繳納了過手,損耗,門頭等等錢之後,周暨領取的可都是貨真價實的好東西啊,怎麼--
想到這裏,那眼睛狠狠的盯住了縮在身後的千戶,難不成這東西敢在大戰將起的時候,如往常一樣,講軍械倒賣給了杆子或者是地方富戶豪強了嗎?那就是他作死了。
周暨刀子一樣的眼神看向千戶大人的時候,那千戶就感覺兩把利劍直接插進周暨的心口,冷汗一下子就下來了,更是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那縣丞一見,知道縣尊誤會,連忙上前幫著千戶辯解道:“大人不要誤會,千戶根本沒有動那批軍械,我說的是,我們按照周禮請來的巫師年老,沒有力氣殺牛。”
“利器?力氣?”周暨很迷茫,趕緊轉頭看向殺牛祭旗的場地,一見之後恍然大悟。
按照周禮,殺牛祭旗不是幾個軍漢拿著大刀利斧上去一陣亂剁,那是要資深巫師術士祭拜天地戰神之後執行的。
雖然作為孔聖門徒,講究的是個不亂立鬼神,但是孔聖也是最推崇周禮的,周暨當然追誰,於是,這次出征祭旗,請來了本縣最有名的大神巫師主持。
現在看看,那巫師的確資深,問題是太資深了,都已經年近七旬,走路都顫顫巍巍,沒有人扶著都能跌倒,但在周暨縣尊誠心相邀,最主要是看在縣尊大人抬來的兩石白米的份上,踴躍出山,擔當重任。
結果一番程序下來,,體力明顯透資,在最後一個神聖的殺牛環節上就再難施行,不但如此,反而讓那綁著的耕牛頂的滿地翻滾,狼狽不堪,一把亮晃晃的寶劍也丟到不知道哪裏去了。講一個好端端神聖無比的盛事鬧得滿場哄笑的一場鬧劇,期間那些軍漢更是跺腳呼喊,口哨連天。
周暨楞的半刻,當時大怒,抽出自己腰間寶劍,一步衝下將台,趕到殺牛場地,揮舞寶劍,在幾個力士幫助下,終於將祭天出征大典完成。
再次來到將台,揚起寶劍,本來想慷慨激昂一番鼓舞士氣,但那情緒都被這場鬧劇弄得煙消雲散,寶劍朝天,想了半天,才狠狠的,無奈的道:“好了,出發吧。”
於是大軍在一陣陣歡笑裏告別了父老,出了城門。
路過清澗,別說那縣令供應糧草,幹脆大門都不開,隻派一個小吏出城,客客氣氣的於周暨言道:“我家東主身體抱恙,都已經不能視事,我家糧倉在上次邊軍未交闖賊的時候,已經被邊軍大軍吃的餓死了老鼠,因此除了獻上一首壯行詩外,實在愛莫能助。按照規矩,大軍出征,都要沿途供應糧草的,但周暨也知道沿途各縣自身難保,二自己這裏這次買賣大火,手中也有富餘,也就不再難為同僚。
關於那首壯行詩當然笑納,還賦詩一首回贈。文人,就愛這個調調。
拿著周暨的回贈詩詞,清澗縣令的評價是--多事。
大軍到達延川的時候,延川縣令愁眉苦臉的出來迎接,周暨也不進城,就再河川裏,懇請延川縣令出兵,於自己彙合一起剿滅闖賊,結果延川縣令兩手一攤,都快掉下淚來,上次延川一戰,損失最大的就是他延川,不但糧草,最主要的是丁壯,因此上也是愛莫能助。
禮送周暨遠去,延川縣令不由長歎--撐地。
這也是實情,周暨也就不再強求,大軍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