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做流賊(2 / 2)

如果當初撤出北京,李自成走江南富庶之地,是不是就不會敗亡?或者是敗亡的不這麼快?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曆史沒有假設,沒有如果。

現在呂世既然已經扛起了闖王大旗,就一定避免這種流寇搶掠的思想出現,現在,呂世已經看到了這種思想在自己的闖軍中冒頭,所以,必須掐死在萌芽裏,這就是呂世為什麼極力推廣根據地建設,極力消弱搶掠繳獲的作用的原因。

現在,自己的規劃和抱負正在不斷的被實施,地方政務也開始有條不紊的鋪開,政務有陳策這個得力的人員主導,軍事有過天星和吳濤在奮發進取,再有自己居中調度,希望能夠使得軍政平衡發展,那就再不會出現李自成那樣的下場。

於是,呂世對還不太明白的陳策接著道:“更何況,我們的繳獲還有更大的用場,到那時候入不敷出,我們就隻能喝西北風了。”

陳策端著呂世遞過來的毛巾,邊擦臉邊疑惑的問道:“繳獲還有何用場?”按照他的想法,繳獲就應該歸入闖軍後庫,為將來不時之需,哪裏還能輕易使用?

呂世看著搽過臉的毛巾都成了黑色,不由心中感歎,陳策一個文人,往返奔波各地,弄得連個臉都來不及洗,真的做到了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了。

接過毛巾在水盆裏投好,再次遞給他,笑著道:“洛川百姓被曹家壓榨的狠了,據趙興回報,沿途百姓根本就沒有一粒糧食,一寸衣裳,所以,我決定,開倉放糧,賑濟百姓,讓百姓能活過這個青黃不接的初春,同時,給百姓一定的布帛做點衣裳,還要分發下銀子,以搞活市場。”

陳策就更加迷糊了,開倉放糧,分發布帛,這他懂,這更能最快的收攏民心,但是,還沒聽說過自古以來有義軍發放銀錢給百姓的,更別說什麼市場了。

古代文人,對治理地方倒是頭頭是道,但對於商業市場,心中隻有鄙夷,沒有一點運作經驗,當初大文人歐陽修還整出個天下財貨有定數的理論呢,鬧的官家要舉債過活,連那樣的文豪宰相都如此,何況這陳策呢?

呂世不想給陳策詳細的上商業課,那是個係統的工程,沒個三年五載是說不明白的,隻能在這次直接破天荒的實踐裏,讓大家直接感受下其間的好處。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偉人的話是有道理的。

“還有,我還要拿出一部分錢糧來,分給洛川各地的杆子,因為要想讓地方平安,就不要把誰逼上絕路,多個朋友總比多個敵人強。”

這一點,陳策倒是理解並支持,現在富縣一地,就是由征收保護費而支援一些杆子,進而使得富縣一地天下太平,自己猜有機會按著闖王的既定方針開展春耕生產,要不,那些被逼入絕路的杆子天天跟你拚命搗亂,那什麼也做不成。

看陳策已經有點開竅,呂世就繼續道:“你算算,這樣雜七雜八的算下來,那我們的繳獲還能剩下多少?既然沒有了繳獲,我們免稅就成為不可能,隻有源源不斷的稅負征收,才能保證我們的政權良性發展。”

這一點,陳策算是讚同。

“還有,你去之後,一定要推行商稅率的百稅四的政策,千萬不要忘記。”

陳策在心中腹誹一下,闖王太過計較這些奇技淫巧和下作的東西了,先不說這商稅原先沒有,就是有也是杯水車薪不起作用,既然要想在商稅上做文章,百抽四?那還不嚇跑了商人?根本就什麼都得不到。

但既然是闖王決定,自己也不好反對,就依了他吧,反正可有可無的東西。

呂世看出來陳策對自己的這個決定的無所謂,也不說明,一切等有了結果再說。

“先生還有能辛苦嗎?”

陳策知道事情緊急,於是放下水碗,站起來拱手道:“不辛苦,如果闖王沒有別的指示,那我連夜趕奔洛川曹家集,接管民政,幫助吳濤軍師善後。”

“好,那就辛苦先生,都是百廢待興,我們耽誤不起啊。”一轉身,想起一事道:“對了,我給先生準備了五十名宣傳員,你一並帶上。”

“謝謝闖王,有了這些好手,我的擔子就輕多了。”陳策高興的道,然後再次給呂世拱手,大步出去,帶著那五十宣傳員飛奔而去。

望著遠去的陳策,呂世不由心馳神往,下一步,下一步的大戰該是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