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是威力巨大,但是那畢竟笨重,隻能在攻城之時才能派上用場,真正兩軍對壘,那就根本不實用,兩軍對陣,這時候盔甲才是大家最好的防護。
但是,盔甲打造費時費力而且造價昂貴,就連大明衛所千戶兵丁都裝備不起,根本就不是山寨這樣的財力能做得到的,繳獲的有數,幾十領盔甲連山寨重要首領都不能照顧全,更別說是普通戰兵了。
藤牌在這個時候已經普及,也是對弓箭最好的防禦器械,但槍陣的士兵不能一手拿槍一手藤牌,那樣就不能握槍殺敵。而敵人遠距離弓箭的殺傷卻是槍陣對敵前的最大威脅。
這時候呂世就想到了後世的一件東西--礦工帽,當然,21世紀的礦工帽都是塑料的,而在八十年代前,卻全是柳條編製的,那東西物美價廉,防護性極高,而且在這大明世紀裏,滿山都是藤條,(北方叫油條,多年生植物,韌性極好。)而編筐編簍那是窮苦百姓必會的手藝,做起來非常簡單。
隨著滕盔的生產,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藤甲,當初在三國裏,那藤甲兵可是殺的蜀軍丟盔棄甲束手無策的。
不過也看出了這東西的缺點,就是薄了些,抵禦的效果相對較差,呂世曾經專門尋找到八隊隊長討論藤甲等的得失,以便日後改進。李力便指出了這藤甲的好處和缺點,李立言道:“這藤甲的缺點其實也很好解決,隻要把現在的單層換成雙層的就可以了。”
呂世一聽豁然頓悟,辦法就是如此簡單,藤條這東西即使是雙層的也不會增加多少斤兩,也不會影響到士兵的作戰體力。如果拿桐油浸泡過後就更好了,那就會刀槍不入了。
不過桐油浸泡之法卻不可取,一來是山寨沒有那麼多金貴的桐油,二來一但拿桐油浸泡了這東西就怕火了,諸葛亮火燒藤甲軍的故事那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呂世可不想自己的兄弟們都在戰場上變成烤乳豬,所以就隻有加厚到雙層,最好在戰鬥前還能在藤甲上澆上水來防火,即使這樣也不會增加多少斤兩。
呂世和王小到了編製藤甲的地方已經是下午,整個場地有幾百老人在成堆的藤條裏忙活,見軍師來了,忙丟下手裏的活計爬起來給軍師磕頭,呂世忙又上前挨個攙扶。
可是扶起了這位,卻跪下了那位,把個呂世忙的是手忙腳亂,見老人依舊在禮節上糾纏,呂世忙放下這個問題,直接轉移話題,就把自己關於增加藤甲藤盔的想法說出來,征求大家的意見,那幾十個老人代表連連道:“這個沒問題的,會這個手藝的老人山寨裏多的是,也不是個什麼難度高的手藝,隻要讓幹的動的女人孩子砍來足夠的油條(藤條),不出幾天保證讓每個上陣的孩子穿戴上密實堅硬的藤甲藤盔。這也算是我們大家為山寨盡點力氣。”
說完了藤甲的問題,呂世就說到吃飯的問題,呂世隨口問道:“幾位大爺大伯,午飯可吃好了?”
幾十個老人忙不迭的點頭,其中的一個年紀最長的老人還紅著臉道“吃好了,吃好了,從來沒像今天這樣飽喔。我還照他們多喝了一碗粥的呢,都快趕上小夥子了。”
呂世眉頭一皺道:“咱們有了糧食了,怎麼還喝粥?難道負責分發的頭領沒給你們家送去嗎?”
“送到了送到了。”幾十個老人怕軍師誤會了分發糧食的頭人,也知道現在山寨軍規嚴苛,忙不迭的替他們分辨道:“分發的人都是按人頭分發的,沒有缺我們一粒糧食的。隻是我們幾個老不死的也沒什麼用處了,少吃一口多給家裏那些長身體的留點罷了。這還是托了軍師的福啊,擱在往常了,早就應該讓家裏人背到山裏丟掉了。”言罷想起先前的苦楚就用衣袖不斷的抹著眼淚。
最近幾年在這山陝之地,在天災人禍裏,為了留口吃的給下一代活下去,一些老人就悄悄的自己走到山裏去自生自滅,讓這樣的人倫慘劇不斷上演。
呂世聽說此等人倫慘劇,紅著眼睛揪心的一拳砸在地上。“這該死的賊老天,這該死的世道。”
大家見軍師如此,都感動非常,紛紛上前勸解。
呂世給各位老人深施一禮鄭重道:“熟語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懇請各位大爺伯伯保重身體,山寨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