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未亮,工部侍郎李建年就早早的等在上朝的玄德門,待到時辰一到,便忍不住要衝進宮去為他的兒子伸冤。昨晚事出突然,家中老母親聽聞兒子在青樓丟了性命,一時間受不住犯了病,家中頓時人仰馬翻,無暇顧及其他,如果不是母親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即使難如登天昨晚他也要告到禦前!為兒子報仇!
平日裏,工部侍郎為人和和氣氣,與朝上不少大臣都有所結交,有些私交甚好,辦事也勤勤懇懇,頗得皇上賞識。
可天不遂人願。
此生唯一的遺憾便是自己不爭氣的兒子,整日裏不務正業,不思進取。再怎麼說,他打也好罵也好,人總歸是在的。
如今,兒子竟然被人殺了,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死了,李建年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此事無論如何,他也要討個公道!
大不了就是一死!
如今沒了兒子,他活著也沒什麼希望。
天色漸亮,不少大臣陸陸續續的來到宮門口,一下馬車就見到站在宮門口的李健年,原本挺拔的身姿,一夜之間便彎了下去,鬢邊白發依稀可見,年近不惑卻像一個遲暮的老人,毫無生機。
眾人看到工部侍郎如此這般,無不歎氣。
說到底,不過一個失去了孩子的父親罷了。
眾人唏噓不已,紛紛走上前去,安慰其失子之痛。
一時間,李建年老淚縱橫,痛哭流涕。
巷口,左丞相陳威坐在轎子裏,手撫袖口,麵容平靜安坐其中,悠悠開口道:“無知匹夫,不過死了一個兒子,竟妄想告到皇上跟前去,活該!對了三兒怎麼樣了?”
“回丞相大人,三少爺昨晚已經躲到城外的莊園去了,不會被人發覺的,不過,這個工部侍郎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妄想在太歲頭上動土,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管家陳嗣說道。
話說左丞相陳威,武將出身,當初安平帝沒登基之前,就已經在軍中是個將領,為人勤懇正直,當年帝位之爭,主動投誠於南宮縉雲麾下。
安平帝登基之初,因常年戰亂國力虧空,民生吏治急需恢複,這讓朝中殘存的老舊勢力得到了一絲喘息之機。待到天下初定,時間早已過去幾年之久,這些人不可避免的發展壯大,已經無法徹底鏟除。
而有些事情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去做,隻能由人暗中去處理,而陳威就成了這人選。
陳威也不負期望,在幾年的時間裏,處理了不少事情,也籠絡了不少人才,發展出自己的勢力,已經不容小覷。
後來一步步的走上丞相之位,慢慢就原形畢露,手上染了太多人的血,早已不是當年一心報國的有誌之士。這幾十年來位高權重,威嚴再不容人冒犯。如今,一個小小的工部侍郎就妄想招惹他,簡直就是找死!
“起轎,本官到要看看,他今天能拿老夫怎麼樣。”八抬大轎應聲而起,晃晃悠悠的朝著宮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