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行天下王做主 第九十三章 封元化,聊文程(1 / 3)

(明天加更)

朱常浩通過和吳克善交談,確定了商人真的是逐利,但這也無可厚非。朱常浩知道李金泉這樣的商人,在大明很多,不是他們不愛大明,而是,他們在這個階段,這個時空還沒有形成國家的概念,就死形成了,可惜天啟年間,朝政混亂,民不聊生,他們認為這片大地就是“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改朝換代模式,人們的國家民族意識還沒有覺醒。

隻不過朱常浩也不想過多地提醒大明朝自我的民族意識,順其自然就好。

對於吳克善的計謀定下來之後,朱常浩心裏也就放心了,他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更多的是天道酬勤。

送走吳克善,朱常浩心裏有一個顧慮,那就是對孫元化怎樣安排。

那日封官的時候,裏麵沒出現孫元化的名字,主要是用因為,在朱常浩的心裏,孫元化愛是一名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的軍人,特別他的好多戰鬥理念,很符合火器的特征,因此,對他職位的安排,那必須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啊。

因此,朱常浩打算將孫元化任命為大明皇家陸軍大學的副校長,也就就是副祭酒。大祭酒是朱常浩,還有一個,任命孫元化為軍器監大匠,主管軍器的打造和製作,還有一個就是炮兵師師長,軍銜為少將官。

因此,孫元化不屬於文官係統,他屬於是拜將,隻不過,他是訓練性的,帶兵不打仗。

那天封官結束了,朱常浩就私自下來給孫元化說了此事,“打算後天為他,宋獻策,還有俞俞子老道,在正氣堂授職委任。”

明天,朱常浩就要陪自己的大舅哥吳克善到漢中逛逛,還要和接待從京師趕過來的錦衣衛老密探,對徐拂他們安排情報組織“紅粉”的事情。

今晚,將吳克善安排在鴻賓樓之後,朱常浩和劉紫蓮,布木布泰三人大被同眠,可惜,白白荒廢了光陰,一晚上啥都沒幹。

一個是劉紫蓮抹不下麵子,另一個是布木布泰年齡太小,還有就是明天朱常浩必須奔波一天,這須得節省體力啊。

第二天,就在朱常浩開始一天工作的時候,遠在沈陽的皇太極,已經將範文程,範文才兩人叫到乾清宮,來商量他們現在麵臨的困境。

說起這個範文程,據說是範仲淹後代,後來被一些人蓋棺定論為漢奸,書生姑且不說,在這裏,有一封手劄,是範文程說的,““我曾經懷著進京趕考的願望發憤讀書。然而沒想到,這回趕考趕的不是科舉考試,而是治理國家的考試。而我是騎著清軍的戰馬入城的。曾經的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即將在一個新的王朝實現,我是何等的心曠神怡!在這個新的王朝裏,我的建議就意味著決策,就意味著權力,因為我是寵臣,所以我是事實上的權臣。我要用手中的權力造福百姓。”

“一切都將過去。我不可能去幹涉後人對我的評價,但我希望在後人給我蓋棺定論的時候,能把“漢奸”、“叛徒”的字眼去掉。我雖然吃的是滿族的俸祿,但我的所想和所做,都是為漢族百姓的切身利益著想,總希望讓他們安穩一些,舒服一些,少一點罹難,少一點困難。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民族,我愛我的家鄉。當我站在北京的城牆上,向城外廣袤的平原瞭望之時,我渴望所有的百姓幸福平安。”

這算不算範文程的自白呢?這裏暫不論述。

那麼皇太極的困境是什麼呢?

原來從崇禎元年開始,整個遼東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尤其氣候寒冷,每年本來夏秋兩季都可以收莊稼的,但氣候變得嚴寒之後,整個遼東地區,冬天來得很早,一般八月就來了,在次年五月份的,冬天才去的,莊稼少收一季,成熟不了。

就現在,朱常浩所在的漢中,已經是豔陽高照,身披薄紗,但在沈陽,外麵山林當中,雪水潺潺,草木才剛剛發芽。

皇太極心裏著急啊,因為看來今年夏季的收成要減產,去年秋季也一樣,好多喂馬的黃豆,蕎麥都沒有成熟,他們在冬天的時候,隻好大量屠宰牛羊,還有豬。

在皇太極那個時候,他們建州女真的先民是黑水靺鞨的後裔,這個民族有個特點,他們善於放豬,對,就是放豬。

他們不怎麼圈養豬,直接是將豬趕到野外,和牛羊一樣散養。

他們平時喝的就是豬奶,吃著豬肉,穿著豬皮。所以,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翻譯成漢文就是野豬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