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行天下王做主 第四十二章 興洛倉還是福王的糧倉(1 / 2)

朱常浩決定明天要到永城府去找宋矮子,但今天下午,也不能就在福王府裏麵混日子啊,要知道自己到這裏來,可不是為了冬日消遣的,那是有任務的。

既然如此,整個下午,朱常浩和孫傳庭,王懷珍,劉正,折忠信,曹仕珩,在福王府大管家的陪同下,王府的裏麵轉悠起來。

一個時辰後,五人基本上已經把福王府的大致格局了解清楚了,就連福王府裏麵的內庫也清楚了,可惜,沒有發現,福王府的糧倉在哪裏!

一看天色還早,朱常浩決定,對於王府糧倉,自己還是必須要打探一下。

根據瑞王府洛陽商號的彙報,福王的糧倉,其實都在大家的眼皮底下,那就是位於隋代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鞏義縣的縣城東南所修建的興洛倉的舊址上。

要說這豫州府的這個興洛倉,現在叫做福王的糧倉,那選址是有針對性的。因為福王的封地,那是大明所有藩王裏麵,封地麵積最廣的。

最初在萬曆四十二年(1601年),朱常洵抵達的封地的時候,就有四萬頃的良田,後來,陸陸續續有了地跨河南、山東、湖廣三省的二十萬畝良田。

還壟斷封地洛陽的賣鹽權,收取長江航運雜稅和四川的鹽、茶銀等。這些還不算,就在朱常洵就藩的時候,送行的儀仗隊盛況空前,有船一千一百七十艘,護送軍士就有一千一百人人,浩浩蕩蕩前往洛陽。

扯遠了,由於封地授田麵積太廣,地跨洛河流域,黃河流域,漢江流域,長江流域。既有丘陵麵貌,也就河流的衝積平原。

那秋收糧食,將其運送到糧倉,這運費,還有便捷程度,離王府的距離遠近,那就要好好規劃一下了,結果,隋唐時期的興洛倉(洛口倉)成為最佳地址。

福王的糧倉,聚在洛陽府鞏義縣境內的七裏鋪村東麵的黃土嶺上。

這裏地理位置極其險要,自洛河逆水而上,可至洛陽。自黃河逆水而上,則可以達到陝西潼關和西安府。

順流而下,又可以達到山東至入海口,而且還可達到大運河,南至江蘇、浙江等地,北至河北等省區。

同時,這裏又是丘陵地區,土質堅硬而幹燥,有利於糧食的貯藏。因此,當年的隋朝就選擇在這個地方興建了當時全國最大的糧倉——洛口倉,把從江南經大運河運來的糧食囤積於此。

現在,福王把糧倉建在這裏是明智之舉。這裏的土質既利於貯藏,地理位置又便於運輸,山東的糧食通過淮河進入大運河,大運河再進入洛河,順利歸倉,湖廣的糧食,通過長江水道,也進入運河,向西通過漕運,到達興洛倉。

下午的暖陽,讓朱常浩有一種久違的溫暖,一隊人,在福王府親衛的陪同下,在洛河邊的大道上,向東狂奔。

朱常浩狂奔的理由是,“冬日狂奔少年狂,在寒風凜冽中,磨練大明皇家子弟的意誌,而且要求大家在外麵,不要叫自己王爺,要稱呼自己為少爺。”

對於冬日賽馬,福王府的人都理解,因為他們的主子朱常洵就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廝混打鬧的人,再荒唐的事情都能幹出來的王爺。所以,在這些下人的眼裏,作為福王的五弟朱常浩,估計也就是一丘之貉。

就在他們出府的時候,朱常浩的小尾巴——布木布泰來了。作為科爾沁草原的兒女,布木布泰四歲就會騎羊,七歲的時候就會騎小馬駒了,肯定騎術不錯。

朱常浩看見自己未來的老婆大人之一要陪他出行,心裏苦笑了一聲,讓她上馬,和自己同乘一匹,出發。

出了王府,他們在寬闊的朱雀大街上,朱常浩和福王府的人都是緊馬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