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國位於亞洲大陸的南部,資源豐富,卻一直很貧窮,數十年來屢次發生反政府組織與政府的衝突。西方國家派有大批特工在該國,暗中支持反政府組織,並大肆收買政府和軍隊中的高官,其目標就是使這個聯邦國家分裂,將它變成邦聯國家,就像當年的蘇聯變成獨聯體一樣。
M國與中國接壤,兩國關係一向很好,可說是親如一家。M國的華人華僑占該國人口的20%,有不少進入政府和軍隊高層。M國的GDP幾乎有一半由華商創造,大量基礎設施由中國援助建設。
四十多年前,中國投入巨資,在M國建設了一條輸油管道,從海港直接進入中國。從此,中國的油船不需要再經過馬六甲海峽和南海進入中國,而隻需要從波斯灣到M國,然後通過輸油管道直接輸入中國內陸地區,這極大地降低了中國的石油成本,完全擺脫了某些西方國家對中國能源供應的扼製。
M國自身也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是全球第八大天然氣出口國。中國三大石油商在半個世紀前便獲得了M國領海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權。在中國的海外能源戰略中,東M國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
這些,自然都引起了一些西方國家的不滿。因為M國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他們便將M國視為自己的敵人,甚至提出貧窮的M國“企圖獲取核武器”,並向聯合國提交議案,要求予以製裁,一時傳為笑柄。
雖然如此,那些國家仍然沒有放棄分裂M國的計劃。他們不遺餘力地支持M國的反對派,從和平的遊行示威演變成軍事政變,終於在十七年前讓這個國家陷入了內戰。經過國際社會的不斷調解,持續了三年的戰爭方才結束。然而,在兩大勢力的作用下,原本統一的M國以縱貫全國的密支江為界,分裂成東西兩半。
西M國保持了原來君主立憲的政治架構,並仍然與中國睦鄰友好。而東M國則受西方控製,開始實行所謂的“顏色革命”,由人民選舉出的代表組成人民議會,並製訂憲法,由全民投票,選舉總統。
西方媒體為此大肆報道,認為東M國走上了“民主自由”的正確道路。
內戰不但毀壞了M國的許多城市,也使通往中國的輸油管道多處被炸斷,使中國不得不重新使用油輪經馬六甲海峽和南海運輸石油。戰爭結束後,中國立刻派出大批救援隊和工程隊,幫助西M國進行戰後重建,並修複輸油管道。
由於在東M國境內也有部分管道,經過雙方協商,東M國同意通往中國的石油經過這裏輸送,但是每年要收取三億美元的“過境費”。這是中國的能源命脈,也就是中國的經濟命脈之一,中國政府隻得同意支付巨額費用,並派出工程隊,將這部分管道重新修複。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則向東M國提供了大量貸款,並派來大批公司和各種各樣的人員,幫助東M國政府進行建設。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戰爭的痕跡已逐漸消失,兩國的敵對狀態卻仍然存在。
在東M國的翡翠山國家森林公園中,茂密的樹林遮擋住了酷暑的熱氣,位於山頂上的寥寥幾幢別墅隱在秀麗的景色間。在這裏可以居高臨下地俯瞰整個東都市的景色,四周連綿不絕的森林以及各種奇花異卉都使人心曠神怡。
能住在這裏的人非富即貴,除了幾個東M國首屈一指的富豪外,就是極少數的政府高官,其中包括副總統蘇秦。
此時,有幾個人正在這裏開會。他們散坐在寬大的書房裏,正在討論目前的局勢,主要的議題當然是明年的大選。
主持會議的是蘇秦。
他是M國社會的一個傳奇,很多年輕人將他奉為偶像。現年五十九歲的蘇秦在四十年前隻是個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因繳不起學費而未能上大學,服完兵役後即開始打工,當過餐館侍者、高爾夫球場球童,幹過建築工人,跑過船,開過貨車。有了一點積蓄後,他開了一家小小的公司,主要生產納米汽車節能器。當時正逢中東局勢極度緊張,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他的納米節油器得以迅速打入市場,並取得豐厚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