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糧食還算足夠,我軍兵力也多而且順服將軍,應當集中力量攻打其中一麵圍城軍隊,即便不能全勝,卻仍然能保存自身,到時轉移戰場或是投奔吳國都不難,如果是坐守這裏,等到糧盡,就再無出路。”
諸葛誕還未回答,文欽說道,“驃騎將軍率領十餘萬人歸附吳國,而下官與全端等人都與將軍同守死地,吳軍將士父兄子弟都在江南,即使孫綝不想再來,陛下又怎會聽從他而不顧將士?”
“再說魏國沒有一年太平,軍民都疲憊,如今這麼多的將士在這裏快要一年了,內部即將生變,我們應當坐等時機,怎能舍棄易守難攻的壽春而選擇冒死僥幸一戰?”
諸葛誕連連點頭,蔣班和焦彝仍舊苦勸,諸葛誕大怒說道,“壽春難攻,我們固守這裏等待援軍,還有機會獲勝,如果出城迎戰,我軍兵少,並不能戰勝司馬昭,如果反而讓司馬昭趁機攻下壽春,我們都往哪裏去?你二人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難道已經暗自降了司馬昭,目下故意圖謀本將軍?”
說完就下令要殺二人,好在文欽阻攔,諸葛誕於是嗬退二人。
二人退下,蔣班對焦彝說道,“諸葛誕不聽良言,反而疑我二人通敵,這樣下去早晚要被殺害。”
焦彝說道,“吳軍肯定不會再來,等到城中糧食耗盡,諸葛誕必敗,我們既然已經不受信任命在旦夕,不如前去投降朝廷,還可免一死。”
蔣班同意,於是兩人連夜偷偷出城。
二人見到司馬昭,訴說一切,司馬昭笑著說道,“既然諸葛誕不敢出城,那就坐等城中自亂。”
蔣班又進言道,“聽說全懌侄子全輝全儀在建業與人有爭端,孫綝不滿他二人,所以不顧全懌而撤走。”
鍾會聽聞,馬上說道,“應當前去迎接他二人,如果有他二人,就可策反全懌等人。”
司馬昭同意,於是讓二人前去迎接全輝等人。
全輝全儀帶著母親和親信輾轉反側過了江,蔣班焦彝立刻派人迎接,對待全輝一家畢恭畢敬,全輝被帶到司馬昭之處,司馬昭盛情款待,上疏魏帝將二人封為列侯。
鍾會向司馬昭獻策道,“全輝等人歸順,全懌並不知曉原因,可以偽造書信,說吳國朝廷要降罪全懌不能擊退圍城軍隊,要殺眾人家屬,所以才來魏國歸順。”
司馬昭同意,於是立刻寫信,讓全輝等人的親信和家仆前去送信。
全懌得到書信,和全端商議道,“朝廷認為我們不能退敵,要滅家門,諸位賢侄護送家人已到魏國,如今送來書信。”
把書信交給全端,全端看完,十分驚訝,家仆說道,“主人有言,希望叔父帶兵投降,必然可以得官封侯,他們在魏國也有依靠。”
全端說道,“士兵都被文欽控製,我們區部不過數千人,雖然魏軍不會重視我們的軍力,但司馬昭為了讓他人也有投降之心,必然會厚待我們。”
全懌同意,於是集合本部數千人,從北門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