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紐交所【第二更】(2 / 2)

這一次是決定著喜洋洋集團的未來之戰,喜洋洋集團是衝出國門走向世界,還是一蹶不振從此就隻能夠盤踞在國內就看這一次的了。

就在孫洋靜靜的思考著的時候,蘇楠楠拿著一遝資料走了過來,雖然有些不想打擾孫洋但是孫洋交代的事情卻不能不辦。

“老板,這事您要的資料。”蘇楠楠看著孫洋輕聲的說道。

“哦,拿過吧。”孫洋回歸神來,從蘇楠楠手裏接過資料,仔細的看了起來。

雖然前世對於軟銀集團就有所了解,但是那都隻是從新聞上和道聽途說,老話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洋手裏厚厚的一遝資料,都是喜洋洋集團費了很大的功夫收集來的。

軟銀集團是在1998年的時候就開始在日本進行交易,但是1999年,軟銀集團擁有的公司股票在美國的紐交所上市交易。

這個時候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能夠在紐交所上市,真的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這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小說裏邊看見的東西,但是這兩者到底是怎麼回事,大部分人卻不怎麼了解。

紐交所是美國曆史最悠久的交易所,並且他是一家公司,是你沒有聽錯,是特麼私人的,不是國家擁有的。

紐交所也是美國最大的股票交易中心,有著悠久曆史的它對於當時的公司上市有著嚴格的要求,但是當互聯網行業新起以後。

根本就不符合紐交所上市的要求,但是這些互聯網公司又急需上市融資,我們知道,上市的主要目的的就是融資,使得公司得到資金急需發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順便的提高知名度,使得風險變小這些都是順帶。

但是當時的紐交所並不接受這些互聯網公司的上市要求,這個時候美國的證券商協會出麵組織建立了納斯達克機構為科技公司的融資服務,這就是納斯達克交易所的前身。

後來就行程了定向的思維,隻要是科技公司上市就在納斯達克,但是在互聯網的泡沫破滅之後,納斯達克就與紐交所的區別非常小了,在後來的09年紐交所改變了交易規則之後,兩者的區別更是幾乎沒有了。

而軟銀集團在1999年的時候就能夠在紐交所上市,也可以看的出來軟銀集團的實力了。當然剛剛經曆互聯網泡沫的,資產縮水達到70%的軟銀集團,現在是最脆弱的時候。

但是對比與喜洋洋集團來說,就是最脆弱的時候,也需要精心的準備大半年,著才能夠發起進攻,並且還沒有十全的把握能夠戰勝。

從2000年到2005年在這個期間,是互聯網行業的緩衝期間,也是軟銀集團的緩衝期間,在這五年中間,軟銀集團一直沒有什麼大動作就是在養傷。

孫洋很認真的看著資料,一條都不想錯過,著其中很複雜,包括現在的軟銀集團的認識變動,股權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