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候交通並不像現在這樣便捷,所以大多數的學子都會提前很長時間啟程趕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你比如說有兩廣地區的考生要是趕往京城考試,最起碼他們要提前將近一年起身。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有些偏遠地區家境貧寒的學生沒有什麼可以代步,去一年多,考完回鄉又一年多。若碰到範進那種屢試不中的主剛巧家住偏遠,一生總是在路上。所以很多古代的學子考試不中家境偏遠或是無顏回家大多留在了京城多年不曾返鄉。古代的學子生活是相當不易的。古代時醫學並不發達加上讀書人體格大多孱弱,我們在電視上也看到很多考生走到半道病倒了休養好久結果錯過考試,為了避免這種意外的事情所以大多數人都是趕早不趕晚的,提前很久就開始趕路。
黃粱家住揚州城雖然緊靠大運河取道京城很方便,但黃粱還是提前了半年就動身了。一路上南國水鄉風情平平靜靜也有幾分動人之處。黃粱路上結識一些同為進京趕考的學子,所以並未感到旅途孤寂。一路上船在沿岸停靠學子們同行上岸遊玩,卻也輕鬆自在。
這一日黃粱和幾個書生結伴登高懷古,在上上行酒吟詩好不自在,也學著兩晉古人流觴曲水玩的不亦樂乎。眾人一時興起竟忘乎時間錯過了上船北行的時辰。書生中有張生一人,這個還須容我多嘮叨幾句:明朝之時大約沿襲元代的習風讀書人見麵喜歡報名號,而不道姓名。所以大多讀書人都有個‘號’,在這號古代又名表德,自然取義‘明明德’。表德其實很簡單,有名‘某生’,有名‘某子’,有名‘某道人’。大約是少年者稱生,中年者稱子,老年人稱道人。比如元朝有名的劇作家寫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的馬致遠先生老年就自稱“東籬道人”。更為有名的畫家王冕一生名號無數。由此可見那表德的字眼也各有取義,或是情之所鍾,或是性之所近,隨取二字以命名,隻要自己明白,不必人人共曉,隨性的很。
我們還是說這張生喝了點酒性情大發說:哥幾個,見麵即為緣分。反正幾日是無法啟程小弟倒有一提議。
眾人一聽也表現出很感興趣:說來聽聽。
張生反而賣起關子來:諸位覺得讀書人為著什麼,最喜愛的是什麼?
“這是我知道”一位書生看起來胸有成竹“宋真宗《勸詩學》早有雲: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大家齊聲道:“妙!”
卻隻見張生搖頭笑而不語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你倒是快說啊!”
“哈哈!剛才這位兄弟答得確實妙,可是說不出讀書人最喜歡什麼?”張生看起來十分有把握“小弟!今年二十有三了,總結出一套覺得讀書人為著什麼,喜歡什麼?”
已經有人等不及了打斷了張生的談論要他抓緊講來。這時黃粱從人群走出來來到張生麵前“小弟可以解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古來讀書人為著隻是最愛之物,女人。”
眾人大笑。
張生將眼神迎向正望著他的黃粱流露出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意味。其實黃粱哪裏知道張生說什麼大道理,隻是覺得此人平日裏有些風流輕佻喜歡打聽哪裏有美色。不過你們要覺得那張生是個叼著牙簽,一手提著鳥籠一手轉著玉球的紈絝子弟就錯了,這張生長得風流倜儻,相貌堂堂。這要放到現代絕對是帥哥一枚,應屬皇冠級的帥哥。
“這位仁兄講的就是我正要說的,讀書人是沒了女人難以存活著的。前朝的文人騷客詩有雲: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這哪裏是講女子的分明是悶騷讀書人自己寫自己的。你想那個詩人詞人身邊不是美女成群,小可不才平生夙願做白衣卿相柳三變。”說話間詠起柳三變的詞作:《定風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
暖酥消,膩雲嚲。終日懨懨倦梳裹。
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
向雞窗、隻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
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一詞歌畢黃粱也想起柳永的一首詞賦:《鶴衝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