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微博時代下的微公益發展(1 / 2)

淺議微博時代下的微公益發展

熱點話題

作者:馮怡婷

【摘要】近年來,我國公益事業發展迅猛,同時也向現代慈善迅速轉型。微公益作為一種新興慈善模式,受到人們廣泛關注。微公益傳遞著人人公益的概念,改變了傳統公益中以名人,富商為主體的活動模式。人們借助微公益平台,通過多種形式表達愛心,轉被動為主動。這種新生力量,一方麵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麵,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臻完善之處,需要人們努力改進,促使其真正發揮對傳統公益模式“拾遺補缺”的作用。

【關鍵詞】微博;微公益;社會價值

公益,在我國是一個後起詞,五四運動後方才出現。其發展,相較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僅僅處於起步階段。2011年美國慈善捐款總額達到2984.2億美元,而同時期我國的捐款總額為845億元。不僅在捐款總額方麵,中美兩國存在不小差距。我國公益在社會公民參與率方麵也有待提高。盡管如此,近幾年隨著微博的開發,微公益這種新型公益模式誕生,它彌補了傳統公益的不足。提高了公民公益活動參與度。

一、微公益概念界定及緣起

微公益,作為一個新興名詞,至今並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人們對其含義也有不同理解。有的人將其理解為草根公益,認為它改變了傳統公益中以富裕群體為主的捐贈模式。也有人從傳播學上將其界定為“基於諸如微博這樣的現有先進傳播方式進行的公益活動的行為”,還有人認為微公益是一種理念,是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強調積少成多。雖然你沒有億萬的身價、也沒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但是這並不妨礙你從事公益事業,微公益給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將人們的微不足道的愛心彙集起來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

本文認為,微公益是近年伴隨著微博等媒介興起的一種以所有社會公民為參與主體並完全出於自願的公益行為。它範圍廣泛,涵蓋社會各個階層,真正有效地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提到微公益的緣起,首先要了解微博這一重要媒介。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冊用戶達到5.36億,2012年第三季度騰訊微博注冊用戶達到5.07億。其迅速發展,帶來了微公益這一新的公益活動方式。

2007年10月7日,FreeRice(免費大米),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旗下的一款公益性質的網頁遊戲,由美國網絡籌款活動先驅約翰·布林創辦。迄今為止,一天捐出的米粒已經達到了近一億粒。約翰·布林創建此款遊戲的初衷十分簡單:幫助他不愛識記英文單詞的兒子提高學習興趣,開發一款寓教於樂的益智遊戲。但他作為美國網絡公益的先驅,之前已經創辦了“世界濟貧網”,後來他將此款遊戲並入世界濟貧網,於是開啟了微公益這一全新公益模式。在此款遊戲中,每答對一題,就能賺取10粒大米。在遊戲過程中,相關讚助商會根據玩家賺取的米粒數量,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進行實際捐贈,援助世界各地忍受饑餓的兒童。

在我國,多背一公斤網站的建立讓微公益第一次正式登上舞台。這是民間發起的旅遊網站,旨在倡導旅行者在遊玩時多背一公斤的書籍和文具,在旅途中不僅可以將這些學習用品捐贈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同時也與他們交流感想,拓寬他們的知識,開闊孩子們的眼界。一公斤並不沉重,可是日積月累,孩子們得到的幫助卻是重量不可衡量的。

二、微博時代的微公益活動方式

微公益興起不久,但發展迅猛,有多種形式,從救助對象來劃分,主要包含支教助學、兒童成長、醫療救助、動物保護、環境保護五大類。從救助需求來劃分,主要包含募款、募集物品,招募誌願者,轉發支持四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