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災難麵前,百感交集(1 / 2)

呂凡菁明白了,點頭,“言言是想回家看看嗎?”

小言言點頭如啄米,渴望的看著呂凡菁。

呂凡菁撫摸小言言的臉,微笑,“那去了之後,言言得照顧阿姨,阿姨從未在山區呆過!”

小言言笑了起來,開心的露出兩排牙齒。

兩人說走就走,小言言也隻是收拾了一些簡單的衣物,牽著呂凡菁的手去了車站。

長途客運站中,人來人往。呂凡菁買了兩張去鄉下的車票,然後經過一個晚上的顛簸,來到了這個被洪水毀掉的地方。

洪災過後,這裏大部分人都已經在政府的幫助下移民,隻有一些不願意離開的鰥寡老人,還固守著被洪水淹沒過的家園。

很多的房屋,都被衝毀,處處可見洪災過後的痕跡。

小言言拉著她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來到她曾經的家的時候,眼眶通紅。

她的家,被夷為平地,甚至看不出這裏曾經有房子的痕跡。

她站在那裏,眼淚簌簌落下,拉著呂凡菁的手,也緊了幾分。

她嘴唇顫抖,可是卻發不出聲音,隻是淚流滿麵的看著那被大水浸泡過的土地。

呂凡菁看的出來,她喊的是,爸爸媽媽,可是這樣無聲的呼喚,卻久久的響徹在她的心頭。

“我們看看,有沒有能夠落腳的地方……”呂凡菁拉著小言言,在四周尋找了起來。

她記得大水當日,那所學校似乎還在,她就是伏在學校的房頂,然後等著魯汀南的救援。

尋找到了那所學校,果然大致的框架還在,可是有些屋子,連房頂被洪水掀走,房子自然破爛不堪。

言言尋來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物品,兩人在漏雨的屋子中休息了一會兒,然後拿了一些麵包之類的出來充饑。

大概是這裏的動靜太大,驚動了附近的居民,等一張張黝黑卻渴求的臉,出現在呂凡菁眼前的時候,呂凡菁這才明白,這所殘留的學校,竟然住了這麼多孩子和老人。

她永遠都沒有辦法忘記那種眼神,是對生命的渴望,卻也是對生命的木訥,他們隻是看著她手中的食物,眼神呆滯。

她沒有辦法再將麵包喂入自己的口中,而是將帶來的食物,全部給所有的老人和孩子分掉。

當小言言幫忙將一塊麵包放入一個頭發花白老嫗手中的時候,言言哭了起來,抱著老嫗的手不住發抖。

老嫗迷惑了半響,然後這才抱起了言言,“小啞巴啊,你怎麼恁地像個城裏娃了?”

言言哭著,隻是緊緊的抱著老嫗。

老嫗上前,看著呂凡菁,“你就是收留了啞巴的好心人吧?啞巴可憐啊,她爹娘都在洪水中死了,連她的弟弟也沒了……”

呂凡菁起身,從老嫗的懷中接過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言言,蹙眉看著這群可憐的老人和孩子。

很多孩子,都在洪水中留下後遺症,呆滯無比,有些甚至生活無法自理。

呂凡菁看著這些人,心裏百感交集。

平日裏,她受的那些委屈,得到的不公待遇,在這裏似乎全部都不算什麼了。

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沒有人可以去想感情和背叛,想的隻是如何活下去。

第一天,就在這些老人和孩子簇擁下經過。第二天,有個名為阿甘的大男孩兒出現,他幫這些老人帶了不少食物和衣服。眼看著冬天將至,老人身上單薄的衣服,是沒有辦法抵抗冬天的嚴寒。

阿甘很奇怪,呂凡菁竟然帶著言言回到這裏,這裏自從洪澇之後,能移民的全部都移民了,留下來的都是走不動或者不願走的。

他告訴呂凡菁,他是這裏的義工。有一次外出采風,看見這群可憐的老人,於是就留了下來,經常幫這些老人劈柴打水。

可是他的積蓄不夠,能幫助這些老人和孩子的,實在有限。

他曾經報告給上級政府,希望能夠引起關注。

可是來的人,隻是想將老人帶走,帶去遠離家鄉的地方,這些老人沒有一個願意走。

他們生在這裏,又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眼看著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自然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鄉。

阿甘帶著呂凡菁四處轉了轉,他指著一所破舊的房子,房子歪歪斜斜,估計是在洪水中殘留下來的危房。

“杜婆婆就住這裏,不管我怎麼勸說,她都不肯離開,她說若是她離開了,她的老伴兒回來會找不到她……”阿甘歎了一口氣道。

“杜婆婆的老伴兒,離開家了嗎?”呂凡菁輕聲,朝著杜婆婆的房子走去。

阿甘跟在後麵,“杜婆婆的老伴兒死了,可是杜婆婆一直堅信,他還會回來,他們兩人的愛情,在這須坨山也算是一個傳奇了!”

呂凡菁沒有繼續問,隻是推開那扇長滿青苔的木門走了進去,裏麵光線昏暗,雖然簡陋卻十分整潔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