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對他說:你開了這麼多年的車,沒請過病事假,沒修過公休假。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都貢獻了,家裏顧不上不說,要發財沒發財,要名利沒名利,現在的家又破又舊,還住幾十平方米的小房子裏,甚至連像樣的裝修都沒能力搞,你說值不?
黎偉明說:我愛火車司機這個職業,我開車就感到快樂。我覺得值,我的家人也覺得值!
時時刻刻,執行標準一絲不苟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過:“什麼叫做不容易?就是把容易的事情反反複複得做到位,就是不容易。”
黎偉明開火車三十年,沒有出一次事故,安全行駛裏程可以繞地球27圈半,他取得這個不容易成績的法寶,就是“到位”。他不是一天到位,一個月到位,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天天到位,時時到位,處處到位:在平凡中鑄就傳奇。
他把每一趟出乘都當成第一趟對待,始終按作業標準開車。
在執行操作標準上,他精於求精,一絲不苟。晴天一樣,雨天一樣,白天一樣,晚上一樣,有檢查和沒檢查還是標標準準的一個樣。
在廣鐵集團公司實施“3+2”安全管理辦法五年來,黎偉明從未受過任何發牌考核,是全段乘務隊伍中的第一人。
由於事事處處嚴格按規章辦事,他總是出勤比別人早,退勤比別人晚,事事做得標準細致,天長日久,別人就給黎偉明起了個“黎磨咕”的綽號,株洲話“磨咕”就是“磨嘰”的意思。
談到在黎偉明嚴格執行標準化作業上,黎偉明所在的運用車間書記唐衡禁不住豎起大拇指,迫不及待地跟我講了這樣一件事。
2008年5月的一個夜晚,唐衡和指導司機王勇趕到京廣線一個偏僻的四等小站——小水鋪展進行抽查。
淩晨三點過後,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他們隻好趕到信號樓,透過玻璃窗觀察過往機班的作業情況。正在這個時候,17048次列車進站待避。列車停穩後,車站值班員用電台呼叫:“17048司機,待避一趟,馬上開車,做好準備!”就在呼叫的同時,準備正線通過的K302次旅客列車已經開過來。
按照規定,停車時間這麼短,17048次列車司機是可以不用下車檢查的。唐衡當時也斷定司機不會再下車了,可就在這時,眼前出現的一幕讓他怔住了。隻見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之中,一個矯健的身影拿著手電筒和檢車錘,繞著機車在檢查車底走行部。如注的大雨澆得他滿頭滿腦,他卻毫不退縮,仔細檢查,仿佛這惡劣的天氣與他無關……
唐衡非常激動,由於晚上看不清,他忍不住問身邊的王勇:“這會是誰呢?”
“不用看,肯定是黎蘑咕。不信,我們可以打賭!”
帶著疑惑,第二天回到車間,唐衡調出監控文件一看,王勇果然說對了。
那時,唐衡剛從郴州調到株洲機務段。雖然在沒來之前就聽說車間有個執行標準的模範,沒想到這次親眼領教了他的較真勁。在以後的檢查過程中,明察也好,暗訪也罷,唐書記發現隻要是黎偉明在開車,他總是在那裏一絲不苟地按標準作業。
三十年來,黎偉明不僅自己以身作則按標準作業,對夥計也要求必須這樣。
隻要一開車,凡與工作無關的事他一律不幹,遇到與工作無關的電話他常常看一眼就掛。
為了不影響瞭望,他在車上基本不吃米飯,經常是拿兩個饅頭填填肚子就算是對付了。
與他搭過班的夥計都知道,與他搭班,一切就必須聽他的,除非你嚴格按標作業,讓他無話可說。否則,他就不客氣。
他要求夥計每次出乘都要提前2小時趕到段裏,做好出乘答題,酒精測試,揭示內容複核,重點事項傳達等準備工作。
值乘途中手勢、問話對答、處理問題都必須標準規範,差一點也不行。
值乘回段後,他一定要反反複複地檢查機車,確認不留隱患,才向地勤人員交車。而且,夥計們做過的巡檢他還要檢查一遍。他說,不是不相信夥計,而是覺得兩個人的互控比一個人靠得住。為此,他常常耽誤了回家的車,隻好自己在備班室睡上一覺,第二天才回家。剛開始,有人不習慣,也不理解,覺得黎偉明不近人情,有些“霸道”。但看到黎偉明他自己帶頭在工作中把標準執行得一絲不苟,累活苦活帶頭幹,而這一切又都是為了工作,就沒有怨氣了。何況,黎偉明在工作之餘像變了一個人,和藹可親,關心愛護同誌,同事們慢慢習慣,理解,從內心敬佩他了。
黎偉明在標準化作業執行上,對別人要求嚴格,對自己更是嚴格得近乎苛刻,甚至“殘酷”。
2012年初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讓人們至今想起來還記憶猶新,肅然起敬。
早在去年12月,黎偉明年邁的父親就因多種疾病住院。隻要自己休班,黎偉明就守候在父親身旁。父親最痛愛這個孝順、聽話,接過自己班的大兒子,隻要他在身邊,就仿佛吃了特效藥一般精神好很多。
元月,黎偉明的老父親病情逐漸惡化,11日下達病危通知書。
12日,正在病床旁陪伴父親的黎偉明接到車間侯班通知。看著病危的父親,黎偉明幾次想開口請假,可想到在這繁忙春運的節骨眼上,段裏人手不夠,自己是個黨員怎麼開得了口?他隻好囑咐弟弟和妻子照看父親,自己就匆忙趕到單位。
13日下午15時,黎偉明的父親病情突然惡化,醫生說要趕快準備後事。淚眼婆娑的妻子趕忙打電話給黎偉明。
沒想到電話打過去,一個不接,二個不接,三個不接……六個還是沒接。黎偉明的弟弟再打時,電話已經關機。妻子知道他的習慣,工作時幾乎不接工作之外的電話,隻好發短信給他:“偉明,父親不行了!”
此時,黎偉明正值乘廣州至婁底K9276次列車奔馳在京廣線上。當列車在馬田墟站時,黎偉明的電話響了。黎偉明看看是妻子的電話,他沒接。沒想到電話還是一股勁地打來,妻子一連來了六個電話。黎偉明知道此時在醫院照看父親的妻子打電話意味著什麼。賢惠的妻子沒有緊急事情,從來不在他出乘時給他打電話。為了不分神開車,黎偉明忍著悲痛,幹脆把手機關了。直到列車抵達衡陽,完成了單操區段操縱任務,將列車交給另一名司機塗建武駕駛後,他才打開手機看見了妻子的短信。
是請假換班,還是繼續開車?麵對噩耗,黎偉明忍住淚水,在這關鍵時期黎偉明選擇了繼續值乘。
十八時,回到終點站株洲。得知黎偉明家庭情況的司機塗建武著急地催他先走,自己代他退乘。可麵對好心的催促,盡管淚水在眼裏打轉,黎偉明還是堅定地搖搖頭。
待機車人員庫,他和塗建武按作業標準做完自己的工作,在庫內檢查完機車,已經是二十一時。黎偉明匆匆趕回家,看到的是父親在殯儀館靈堂上麵對他微笑的遺照。妻子和母親告訴他,父親黎紹康臨終前拚盡渾身的精力,眼睛一直望著門外,他是在等你這個唯一沒到的大兒子啊!
黎偉明在父親遺像前雙腿一跪,伏在地上嚎啕大哭……
“沒有見到父親最後一麵,覺得心裏很愧疚。但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當時正在出乘,旅客安全是最重要的!我想,開了一輩子車的父親,知道我是在按規章開車而耽誤了見他最後一麵的時間,他會理解原諒我的。因為父親生前對我說過:開車沒有什麼訣竅,規章怎麼寫,你就怎麼做。作為一個火車司機,上了車之後,開好車就是你天大的事!”每次說到父親,黎偉明眼睛總是噙滿淚水。父親走後,黎偉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對著父親的遺像鞠躬,然後父子默默聊上一陣,用他們自己獨有的方式。
後 記
眼前的黎偉明一副憨厚樸實、不善言談的樣子。事實上,這是本真的他。
交談中,他始終處於一問一答的機械狀態。
他說,他隻是在幹一個司機的本分工作,像許多火車司機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他說,紛至遝來的榮譽讓他很不安。
他說,他生活在家庭的愛中。母親、妻子、還有兒子都支持他,理解他,關愛他。因為她們,才使他心無旁騖開好車。隻是內心,他感到有些愧對家人,夫妻會盡心照顧好體弱多病的母親。
他還說,人人都有理想,都有追求。對他來說,他的理想和追求,是像父親那樣,開一輩子車,直到退休那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