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二年的漢王叛亂平息後,隋文帝在上次頒下聖旨後便還像以前一樣開始自己親自批閱奏則,一看氣的他七竅生煙,因為楊諒叛亂,調動邊關兵馬,突厥三部見有機可乘,大舉對邊關殺戮侵擾的消息感到憤怒,他多想派兵一句蕩平那些畜生;另外由於戰亂,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弱者沿街乞討,賣兒賣女,強者結成幫派,打家劫舍,殺人放火,有些人還打著清君側,為楊諒報仇的旗號攻州略府;更有甚者,一些世家大族以無主地為名勾結官府侵占原先有主的土地,逼迫一些百姓投身為奴婢,破壞了開皇時期的均田政策。而且,為了平定楊諒的叛亂,朝廷所存的錢糧消耗大半,再加上為了休養生息,文帝剛剛下旨意,對並州及關中地區免稅三年,朝廷錢糧收入因此大減,但一些朝廷官員和世家大族卻以戰亂損失為由,增加了田租,百姓上告官府,被誣陷為楊諒同黨,或關或殺。百姓狀告無門,隻有逃亡。因而侍候他的太監宮女總是因為一些事被文帝責罰,就連最得寵的陳、蔡二位夫人也在他身旁戰戰兢兢的。
為了解決這些王朝潛在的危機,除了楊素外,他將太子楊廣、百官以及長時間沒有上朝的開皇老臣:高熲、李德林、賀若弼等人一並找來商量。
“看看,你們都看看,該死的突厥人,趁著我朝內亂,突厥三部偷襲我朝邊境,擄掠人口牲畜數百萬,而內地中原有人皆楊諒未死為名舉旗造反,百姓流離失所,一些人還借機發國難財!大肆兼並土地不算,甚至開賭局,放高利貸,收買人口做家奴家妓,竟然還有人打著楊諒未死的旗號占山為王,登基為帝,尊朕為太上皇,組織討逆軍來反抗朝廷,你們,該怎麼辦?”文帝的氣憤,把桌上的奏則都朝他們丟了過去。有些奏則的力道還很重,砸在了一些大臣的頭上,大臣們也不敢表露絲毫的不滿。
“話呀!你們倒是話呀!朝廷每年話那麼多的錢給你們發俸祿是讓你們在這裝啞巴的嗎?蘇威!你是百官之首,寡人未曾登基前的均田法就是你向寡人建議的,如今被破壞你就應該想想辦法!”曆史上,在北周晚期,那時楊堅還是北周的丞相,總領北周的軍政大權,蘇威看出了楊堅的野心和才能,不避抄家滅族的災禍輔佐楊堅,為了幫楊堅爭取人心,他向楊堅獻出均田製的良策,對全國的土地進行了登記盤查,查出了很多的無主地加上可以開墾的荒地,規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60畝,種植五穀,再受永業田0畝,婦人每人受露田40畝,不給永業田,奴婢授田如同常人,永業田不須歸還,露田在耕者死後歸還國家。
均田製的實行使楊堅快速瓦解反對勢力,並為以後登基為帝穩定人心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現在不行,一是由於王朝內訌,文帝的皇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每位皇子的倒台陰謀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一著不慎,很容易再次引起大亂,二是因為突厥入侵,中國自古出漢奸,更何況動亂時期,野心家多的是,一旦內外相勾結,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皇上,微臣深思了一下,覺得現在對於突厥,隻能是稍作安撫,不能出兵,花些金銀財帛,派人出使指責一下就可以了,而對內,土地兼並已經不可逆轉,隻能讓地方官員重申法紀,不得強買土地人口。”蘇威謹慎的道。文帝聽後神情不悅。
“哼!安撫安撫,突厥人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狼,以前北齊跟北周爭鋒的時候,給他們的金銀財帛還少嗎?嫁過去的公主宗室子女還少嗎?你們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嗎?還有,那些混水摸魚的人難道就這樣放過他們了嗎?”在場的人都是人精,自然知道皇帝話的意思,蘇威首先就反對。
“陛下,雖亂世需用重典,但現在還不是時候。。。。。。”蘇威看著文帝陰沉的臉,聲音也越來越低。
“你們其他人有什麼建議嗎?”大殿裏靜的很壓抑,高熲和賀若弼心裏也知道蘇威的辦法現在是最合事宜的,可由於他們是廢太子的支持者,被文帝削去過權柄的人,所以即便想支持蘇威,但怕引起楊堅不滿,所以都低頭不語。而朝廷很多的官員又與地方上那些違法亂紀的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自然不會幫文帝想些什麼辦法,文帝又把眼光投向了太子。卻很快又收了回去,而楊廣也看到了父親無助的目光,可是他也不能對他的父親提供幫助,因為他在楊諒叛亂平息以後與父親產生了隔閡,他知道父親已經開始猜忌他了,他還沒有登上皇帝的寶座,他的大哥還活著,隨時可能翻盤,他必須潛伏,所以文帝沒有問他,他也沒有主動的提出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