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發過言的女子說道:“回皇後娘娘,婚姻大事,一向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裏有女子自己做主的道理?還請皇後娘娘賜教。”
我說道:“婚姻大事,自然是要父母同意,不然,就是無媒苟合。可是,多少女子是被父母盲婚啞嫁,最後不得幸福的?又有多少女子是因為父母棒打鴛鴦才抱憾終身的?你們都想想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想一想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故事。盲婚啞嫁,終不可取。婚姻大事,父母是要做主,但也不能違背子女意願,強行嫁娶,還是要兩廂情願。本宮想,很多人都知道那首詩,《華山畿》。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難道你們就不羨慕這樣可以以命相殉的愛情嗎?就不想和自己心愛的人長廂廝守,而不是生死別離嗎?”
我這一番話,很多小姑娘已經是抬著頭,一臉佩服的看著我了。
阿靖說道:“朕同意皇後的看法。現在,皇後要辦一個女子學堂,就是要女子也學會自強自立,不知道有誰願意參加的,願意加入的,都可以來小豆子這裏報名,最終的名單,三日之後截止,要是有人覺得自己願意報名的,待會兒就去那裏寫下自己的名字,若是不願意的,也可以離開。好了,皇後,陪朕先回去吧。”
阿靖起身,拉著我的手,在一眾姑娘豔羨的目光中帶著我走了出去。
兩日之後,我們收到的名單,一共是八十六人,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多。看來,女子還是在努力追求著自己的地位的。盲婚啞嫁,終究是錯誤的,不是誰都能有我這麼幸運,能夠遇到一個阿靖的,我想,世上男子千千萬,能夠像阿靖這樣的,應該很難再找到了。
課程如期進行,這是我們目標的一小步,我們慢慢前進,也開始逼近目標了。幾個月的教學,這些大家閨秀的思想確實變了很多。她們都是養在深閨之中的,其實都很單純,很容易就跟著我們一起走,一起去看女子未來的發展。
半年下來,我們的課程也就完成了。阿靖開始推行新政,也換了一批新官員上台。朝野上下,確實是一片動蕩,好在阿靖好謀略,頂得住,一陣過去了,新政也就開始慢慢實行了。京城率先開辦了女子學堂,所有女子,不管有沒有錢,都可以來上學,而且,還有每個月一錢銀子的補貼,自然,這個隻限於未婚女子。若是已婚女子來了,到時候家裏鬧翻了,那可不好。
一切比我們預想的還要順利。父皇為了支持我們,也停止了四處的遊曆,開始回來支持新政。有了父皇的支持,一開始搖擺不定的一些官員,現在也開始支持新政了。我們教出來的第一批女子,很多都成了京城女子學堂的女先生。很好,我們的夢想,前進的比我們預期還要快。這兩年,倒是把我和阿靖累壞了,一直都是在忙這些事情。好在,大楚這兩年沒有天災,沒有人禍,一切太平。我們趁機造勢,說是阿靖英明,才有這太平盛世。
一切按部就班,順順利利,都上了軌道。
銘禹已經十一歲了,銘堯也快要六歲了。阿靖立了銘禹當太子,立了銘堯當唐王。這些年我們還是沒有別的孩子。阿靖固執的,就是不肯讓我生孩子。真是不明白,我都生了兩個孩子了,還有什麼可怕的。我相信,我要是再生一個孩子,一定會順順利利的。
如今,我也是二十八歲的老女人了,比不得那些十五六歲的小姑娘了,阿靖也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我們都開始向著人生後半段慢慢走去。十幾年的婚姻,阿靖愛我如初,我也敬他如初。在我眼裏,他還是我無所不能的保護神,在阿靖眼裏,我也永遠是他唯一愛著的女人。歲月走過,我們確實有了一些變化。我學會了更好的母儀天下,阿靖變得更加沉穩內斂。我們之間的感情,也在小矛盾裏越來越升華。
最美的事情,不是我們永不死去,而是我們,一生相依。
笑看山河十萬裏,江山依舊,故人如初。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