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煩惱,自然也有。
阿靖登基一年多了,銘堯也漸漸大了一些,如今,銘堯一歲,銘禹八歲。阿靖已經開始考慮立太子的問題了。按照我們說好的,以後,就立銘禹當太子,銘堯,就去當唐王。他可以選擇住在京城,將趟州的事情都交給手下的人去做,也可以選擇去唐州,在那裏當一個王。阿靖在朝中提出來要立銘禹為太子,受到的阻礙就頗多。
朝中很多大臣覺得,如今皇子都還小,不能夠確定誰更加賢能,更加有領導大楚維持盛世的能力。可是,我看銘禹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不是我護犢子,而是,銘禹真的很優秀。阿靖交給銘禹治國之道,秦釋教銘禹詩書和武功。我也是經常陪著銘禹做著各種練習。如今的銘禹,也漸漸明白了以後自己會是一個帝王,也知道了帝王身上的責任。所以,隻要我們就這樣慢慢培養銘禹,他以後會是一個很好的皇帝。
可惜,朝中大臣不這麼想,真搞不懂有些老頑固,就是喜歡反對這個,反對那個,似乎隻有不停的反對帝王提出來的意見,才能夠顯示出自己是賢臣,諫臣,是一代忠臣。
阿靖是一直堅持的,這件事情的圓滿解決還是靠了父皇。阿靖給父寫了一封信,說明了自己想要立銘禹為太子的意圖,但是,遭到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對。
父皇當機立斷,立馬寫了一封“告群臣書”,在信中闡述了支持立銘禹為太子,並且提出了幾條理由。第一,如今太子隻有兩個孩子,立長為太子,是符合道義的。第二,銘禹年紀雖小,但是,聰慧過人,以後一定會是一個明君。第三,立了銘禹為太子,也是給他一些壓力,讓他勤於學習,以後更成大器。第四,立了太子,不代表一切就是定局,群臣可以一起監督,若是銘禹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到時候,可以重新商議太子的人選。
幾條理由一提出,群臣立即都調轉了方向,開始支持銘禹當太子。
父皇本來就很疼愛銘禹,現在自然會支持銘禹當太子。
本來以為是一波已平,沒想到一波又起。
群臣現在認為阿靖子嗣太少,曆代皇帝,每個人都有十幾個兒子,最少的就是太上皇,但是,也有六個兒子。可是,阿靖隻有兩個兒子,而且,群臣還說聽到了風聲,皇後已經不能再生孩子了,大家開始上書勸阿靖納妃。
沒想到,古有“鄒忌諷齊王納諫”,如今倒有了“群臣諷楚王納妾”,實在是無語之極。自己家裏享著齊人之福,就偏偏要把皇帝也拉下水,一起享受齊人之福。
阿靖自然不會同意,無奈,那些大臣每天上書說這些事。他們應該是說好了,每天都有大臣說這件事,今天你說,明天他說,絲毫不間斷。阿靖一開始還看一看他們的理由,拿回宮來和我逗樂,時間一長,隻要翻開了奏折,說的是這件事,立即就把奏折扔到一邊,也不批閱,也不回複。
時間一長,大臣見這些折子沒有用,就轉了方向,不再去勸阿靖,倒開始勸起我來了。那些折子看的我都是哭笑不得。有好言相勸版的:“皇後娘娘,您身為天下主母,理應胸襟開闊,包羅萬象,讓皇上廣納嬪妃,多添子嗣,讓大楚皇室開枝散葉,世代繁榮。臣素問皇後娘娘賢良淑德,定能理解臣等的一片苦心。還望皇後娘娘能夠勸諫皇上,廣納妃嬪。……”
也有直言進諫版的:“皇後娘娘,臣鬥膽進言,自古以來,男子三妻四妾,皆是平常之事,普通百姓人家尚且有妻有妾,更何況帝王之家,本就該有三宮六院,三千嬪妃。東晉開國皇帝,司馬昭,甚至有一萬多妃嬪,充盈後宮,如今臣等隻希望皇後娘娘能夠勸諫皇上,多納妃嬪,隻需三宮六院即可。臣等希望皇後娘娘敞開胸懷,包容他人。……”
還有為君分憂版的:“皇後娘娘,皇上如今正過而立之年,正值壯年,對女色自然有所親近。曆代皇帝皆有三宮六院,太上皇也有嬪妃數位。如今,皇上隻有皇後一位,精力充沛,不得發泄,還請皇後體諒皇上正值壯年,為皇上多納嬪妃。男女之事,發乎情,止乎禮,乃是數千年來,更古不變的真理,還請皇後娘娘不要違背天命。……”這究竟是為了阿靖好,還是要他到時候搞垮身體,死得快些,真是分不清楚了。
甚至還有辱罵版本的:“皇後娘娘,臣冒死進諫。如今大楚皇室人丁稀少,後宮凋零。皇後娘娘身為後宮之首,不該善妒易怒,也不該幹預朝政,隻需安心留在後宮,為皇上解除後顧之憂,不要重蹈妲己等奸妃之覆轍,不要重走呂雉之道路,應當替皇上廣選秀女,充盈後宮,讓皇上多生子嗣,不要成為大楚曆史的罪人。如若不然,將來大楚認定凋零,大楚天下為反賊所謀,皆是皇後一人之過。……”真是有意思,天下易主,倒會是我一個人的過錯。這些迂腐的老臣還真是不可理喻。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沒有一個家族能夠永生永世掌管天下,天下易主,也是肯定會發生的。這是曆史的規律,到能成了我的過錯,實在是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