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兵指豫徐 第四百零九章 兵聚荊州(2 / 2)

昌豨在曹操離開之後,率部來到郯縣。呂布擺下鴻門宴,當即囚禁了他,吞並了他的殘餘部眾。然後授了他一個虛職,派人將他送到秣陵。呂布留下高順,讓他剔除老弱,重新整訓,讓他們以後協助共守下邳。

周泰借用海圖,成功到達青州邊海,並派人前往南皮告知袁譚。袁譚猶豫良久之後,最終在郭圖的苦勸下,放棄南皮,率部向外突圍。此時,袁譚才發現夏侯淵的大部人馬早已不在城外,突圍出乎意料的順利。

他們不僅突破了夏侯淵的包圍,甚至輕鬆甩開了他們。但袁譚在發現曹軍士卒不多之時,心生猶豫,又回轉大軍,欲趁勢擊破夏侯淵。但這一點遲疑,卻讓他遭受了滅頂之災。

夏侯淵調集了自己能調集的所有士卒,先擊破袁譚,接著便整兵追擊。袁軍毫無戰心,被夏侯淵輕易擊破,士卒損失在七成以上。好在袁譚最終仍然率殘部四千成功到達海邊,被周泰接走。夏侯淵看著乘帆遠去的袁譚,懊惱異常,但又無可奈何。隻得下令回兵南皮,趁勢將剩下的青州諸縣一一收入囊中。

青州全部終為曹操所得。

荊州方向,張南、馮習率部成功突破夷道,甘寧也順江而下到達南郡。兩部加上五溪蠻族的援兵,總共六萬人馬對江陵城發起了強攻。半個月的艱難防守,蒯越損兵過半,不能再堅持下去,最終率殘部逃往襄陽。

陳宮收取了長沙周邊諸縣,徹底斷了城中與外界的聯係。劉表侄子劉虎曾率本部人馬救援長沙,但被陳宮所破,本人亦被陳宮所俘。劉磐數次出擊,但都被陳宮擋了回去。文聘駐防江夏,本欲親自率部支援長沙,但徐盛率部時時進攻夏口,從東側威脅江夏安全。和蔡和商議之後,他仍然率大部人馬防戍江夏,而讓蔡和率本部人馬駐防沙羨,以防呂軍攻取長沙之後再興兵北上威脅江夏。同時,派人緊急向襄陽求援。

但在襄陽,曹軍雖然成功掌控了襄陽的軍權。但城中民心浮動,流言四起。忠於劉表者的諸人趁勢而起,發動叛亂。郭嘉反應迅速,將那些叛亂分子全部誅殺,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了襄陽城中的反叛,成功掌控了整個南陽郡的局勢。他命人將劉表父子送往許都,同時派出使者前往荊州各處,敘之以禮,動之以情,盡力說服各地的荊州官吏歸服自軍。

蔡和和蒯越為荊州威信甚高,他們的歸順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很多荊州官吏都拋家舍業奔向襄陽。而在劉備或者呂布統治區的,也有很多世家大族派出仆人前往襄陽,向曹操主動示好。

但在所有荊州大城中,卻有兩部人馬始終沒有表態,一個是此刻駐防江夏的文聘,另一個是在長沙的劉磐。

呂布聽聞陳宮進攻長沙受阻,而徐州這邊的事情已了,便帶著諸葛亮、許褚二人,率精兵三千緊急前往湖口。欲趁曹操派出援兵之前,趕赴長沙支援陳宮。並試圖以舊日的情義說服文聘、劉磐歸降自己。

而徐庶在穩定了南郡的局勢之後,令甘寧、張南等將率兵兩萬向南掃蕩武陵、零陵二郡。兩地官吏望風而逃,劉備大軍基本上兵不血刃就奪下了它們。劉備聽聞了荊州戰局之後,又親率一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赴江陵,和曹操爭鋒的意圖不言而喻。

郭嘉在荊州多日,最深的體會是荊州軍的戰鬥力的確不行。且得到的五萬餘荊州軍雖然數量眾多,但剛剛歸附,軍令不齊,他隻能看著劉備、呂布攻城略地而無可奈何。後來,在從許都調來的一萬士卒到達之後,一切才向著有利於他的方向發展。

為了避免引起其他不必要的麻煩,郭嘉將那些自己不能完全信任的軍隊全部調往漢水之北,留在襄陽的都是蔡瑁、蒯越治下的直係部隊。兵力雖然有所減少,但凝聚力卻陡然增強了不少。他緊守各處要地,防止劉備大軍北上襄陽。

曹操剛回到許都,便得到了兩份戰報。一個是青州的夏侯淵傳來,另一份是郭嘉的回報。袁譚逃脫青州,絲毫沒在他內心引起波瀾。但聽聞郭嘉的有關荊州的回報之後,便停止休整,直接又征集了一萬士卒,緊急前往襄陽。

三路大軍齊聚荊州,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