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中等城市架空線路改為地下電纜的必要性與可行性(1 / 3)

淺談中等城市架空線路改為地下電纜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交流園地

作者:黎堅

摘要:隨著我國中等城市的快速發展,架空線路存在很多與城市發展不協調的地方,取而代之的電力線路入地項目以其敷設地下,不占地麵、空間,有利於市容美觀等優勢進入中等城市中。根據我國國情分析中等城市架空電力線路入地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促進我國中等城市電力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等城市;電力線路;架空線路;地下電纜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29-0158-03

1 中等城市目前電力線路的現狀

1.1 城區架空線路存在的問題

由於受線路走廊通道和同杆架設回路數的限製,架空線路往往在市區街道內左右橫跨,見縫插針,其他行業借助架空線路杆塔私拉亂扯現象非常嚴重,不但影響城市的美觀和形象,同時也給運行中的線路和設備帶來不安全因素。架空線路運行方式不靈活,易受外力破壞,造成事故故障現象,較大麵積的停電情況時有發生,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生產產生重要的影響,且搶修修複時施工作業麵廣、難度較大。在建設當中,由於架空線路常建設在街道一側,為保證線路安全可靠運行,常常需要對生長過高的綠化樹木進行剪裁,同時由於城區內道路距離兩旁構築物的空間有限,在進行架空線路建設施工中難度較大,且線路長時間的風吹日曬易造成線路絕緣外膠老化,接續金具鏽蝕,一旦發生導線斷線或連接金具斷裂、脫落,將可能發生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架空線路暴露出很多與城市發展不協調的矛盾。因此,將架空電力線路改為地下電力電纜是解決架空線路短板的重要舉措之一。

1.2 引入電力線路入地的實例

目前國內許多中等城市已將架空線路改造為地下電力電纜建設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並付諸實施。1988年,惠州市被國務院批準為地級市。通過近年來改革開放,惠州地區得到了迅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城市建設的步伐明顯加快。1997年,市委市政府就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旅遊強市、工業強市,做出中心城區主要街道架空線路改為地下電力電纜決定,時任惠州電力工業局的領導高瞻遠矚,積極組織相關的技術骨幹人員實地勘察、精心策劃,多方籌集資金,集中建設隊伍,拉開了惠州市中心城區10kV架空線路改為地下電力電纜建設大幕。時至今日,惠州供電局仍克服各種困難,繼配合市政府完成惠州大道、仲愷大道、惠南大道等多條市政道路拓寬建設遷改電力線路及設備工程外,又先後組織實施了先科大道(惠民大道)、惠州大道東、城市輕軌、京九鐵路電氣工程陳江牽引站等多項電力線路改造工程。結合這些工程建設實施,作為一名工程建設管理人員,從近幾年來電網改造電力架空線路入地方麵有了不少的收獲。近幾年,一方麵惠州市區用電負荷呈持續快速增長,居民對供電可靠性期望提高;另一方麵城市規劃與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市容美觀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

關注。

2 中等城市電力線路入地項目的必要性

隨著城市經濟發展,電力線路入地項目以其架空線路無法比擬的優越性,替代架空線路應用於城市配電網中。電力線路入地項目雖然建設投資費用較高,但是它敷設於地下,不占地麵、空間,有利於市容美觀,同時統一地下電纜通道,容納多回路線的同時,輸送容量的適應性和供電可靠性提高,電纜隱蔽在地下,較小程度地受外界條件和周圍環境的影響,這樣的優勢使得電纜線路的運行維護費用就相對而言小一些,同時降低了施工難度。電纜常常與配合環網櫃、分接箱等設備進行多線路聯絡形成供電係統,運行方式靈活,減少了城市停電次數、停電範圍,滿足了配網自動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