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背影與剪影
卷首語
作者:楊昱
這一次,《紅岩春秋》的封麵報道,再次確定為關注“重慶大轟炸”。
對於很多雜誌來說,如果把“重慶大轟炸”看做一個選題,這是一個“老選題”,但是,對於我們這樣的黨史刊物來說,題材一點不老;如果把它看成一個話題,而對於當下這個時代來說, 這個話題一點都不過時。
是的,“重慶大轟炸”,對於今天我等後生,它在很多時候,成為了選題與話題;而在70多年前,那確是狼煙四起、生死一線的活生生的現實。
寫此文時,我又專門翻了詞典,查閱“設身處地”、“感同身受”,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我想,如果僅僅是圍觀,遠觀,那終究是自外向內的。本期,我們選編了一組大轟炸受害者、經曆者的訪問文章,我們希望自內向外,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兩年前,在美國訪問二戰博物館時,重慶中國抗戰大後方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勇說:沒有徹底清算,就沒有永久和平。
時間從未回頭,“重慶大轟炸”的時代,漸行漸遠,但是,當年的侵略方態度在反複,因而清算沒結束。
今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而今年就會來到的大閱兵,是我們中華民族回首過去,呈現當下,展望未來的上好方式。據說,大閱兵將力圖表達三個方麵的主題:表達抗戰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回溯我們在二戰中應有的地位;表達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體現出的中流砥柱作用;表達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給中國人民的巨大支持。
晚清時候,出現了“感同深受”這個詞語,而早在西漢,便有了“設身處地”的表達。“重慶大轟炸”,一個時代的背影;而大閱兵,會是一個新時代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