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那些星星都去哪兒了呢?魏亞楠在臨河的這些年,臨河確實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人們不僅擺脫了長期貧困的困擾,而且過上了富足的日子,人均收入從過去的不足兩千元,增長到了現在硬邦邦的一萬元,幾乎是其他兄弟縣市的兩倍還要多,年財政收入二十多個億,是河州市倒數後五個縣總和的三倍,千萬富豪一抓一大把,億萬富豪幾乎全集中在臨河,河州市的高檔汽車,一大半都銷售給了臨河的富豪們。
然而經濟的突飛猛進,帶來最直接的惡果,就是嚴重的環境汙染,從臨河市穿境而過的娘娘河,經過臨河就變成了黑色,這些年更是因為大量抽水,娘娘河周邊幾乎是寸草不生,臨河的過去蔚藍的天空也在煙筒林立的重壓下,變成了晚上連星星也看不見的灰色,空氣中更是常年充斥著一股難聞的惡臭。
鋼鐵、金屬鎂、玻璃製品、化工,是臨河的四大支柱產業,也是汙染的罪魁禍首。但凡是有這些企業的地方,便彌漫著各種過去很少發生,或幾乎沒有發生的疾病,肺氣腫、肺癌、冠心病、腦血栓……這些臨河人過去連聽都很少聽說的病,現在卻成了醫院主要治療的病種。
麵對汙染,正如魏亞楠在電視講話中說的那樣:發展工業難免要付出環境的代價,這是世界性的問題,西方很多發達國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德國的魯爾區是這樣,美國的洛杉磯是這樣,英國的威爾士地區也是這樣,要發展經濟,以環境為代價,在所難免。
可是以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卻並沒有帶給臨河多麼長久的發展,一場世界性經濟風暴,鋼鐵、金屬鎂業受到了嚴重衝擊,鋼鐵價格下滑、金屬鎂行業不景氣,臨河最大的鋼鐵公司金源鋼鐵股份,最大的金屬鎂製造企業華豐鎂業,相繼在發展中遭受重大挫折,銷售業績一落千丈,隻能靠銀行貸款維持生計。就連最被看好的玻璃製品和化工產業也是萎靡不振。
在舊的經濟增長點已經無法指望的情況下,一向大氣磅礴、信心十足的魏亞楠第一次感到了恐慌和底氣不足。不過,魏亞楠就是魏亞楠,是不會被輕易打倒,更不會輕易言敗。在經過將近半年的思路調整後,房地產開發便成了臨河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不知道魏亞楠在最初設想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房地產可能帶來的泡沫經濟,但是她當時以房地產刺激消費渡難關的辦法,確實起到了非常大作用。在房地產市場日漸火爆,房價從最初的每平米不到一千元的價格,攀升到現在每平米接近四千元的過程中,確實保住了臨河經濟快速增長的神話。
辛安莊新區開發,又是魏亞楠的一次大手筆。作為一個老的城中村,魏亞楠在年初經濟工作會議上,毅然決然地將它定義成了棚戶區,為了確保全市經濟的高速增長,為了招商引資任務的順利完成,為了年投資額的快速上漲,為了打造一個更大更具有說服力的政績亮點,在確定辛安莊為棚戶區的過程中,魏亞楠沒有絲毫的猶豫,甚至可以說是力排眾議。她成功了,雖然付出了一死多傷的代價,但這並不是臨河的首創。
這種事情,全國各地都有發生,而且比臨河嚴重的還很多。所以這件事,並沒有讓她感到一絲的羞愧。總設計師也曾說過?我們現在所進行的改革,也是一場革命。既然是革命,就要有人流血犧牲,不管是擋在革命前麵的人,還是為革命獻身的人,都不足為奇。
也是從辛安莊新區開始動工之後,魏亞楠被人舉報、揭發的次數也一漸漸多了起來,市人大、市紀委、市檢察院,紛紛收到了舉報信。而且這些舉報信肯定同時已經寄到了省市有關部門和有關領導那裏。
然而,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這些舉報信、舉報材料,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魏亞楠依然我行我素,四處講話,四處視察工作。她的工作沒有受到半點影響。
這是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魏亞楠是市裏、省裏的標兵市長,是全省、全市市縣級幹部學習的榜樣,她在臨河的這些年,各種各樣的榮譽已經堆滿了整整一個屋子。查魏亞楠,就等於要將這些榮譽全部推翻,無形中告訴老百姓,曾經樹立起來的這位標兵市長是省市各級領導的嚴重工作失誤,她所進行的改革也是錯誤的。沒有人會做這種傻事,所以對她的舉報隻能壓下來,隻能裝作沒看見。不管她究竟有沒有問題,都隻能當他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