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戰爭與和平(3 / 3)

隻知道從記事開始父親就帶領著一群家丁養馬,家裏上千匹良馬,是西北邊疆宋軍的軍馬主要供應點,父親話語不多,印象中除了與家丁與馬夫們相處,就是家裏偶爾出現的陌生人。在西北,父親的朋友就隻有軍營裏先鋒官章谘一個。

他剛會走路的時候,父親就抱著他騎馬,十幾歲的時候已經把騎術練的爐火純青。母親是一個賢惠的女人,他到現在記得最清楚的還是母親每次看他上馬時關切的目光,以及那輕聲的叮囑。

也許沒有西夏,沒有那場變故,他長大了要麼是去軍營,要麼就是繼續成為父親那樣養馬的漢子。用另外一種方式,向這個陌生的朝廷效力。安靜的生活還是被貪婪的西夏人徹底摧毀。那天貪玩的他在外麵玩了一天,直到傍晚才想起回家,遠遠就看到家裏的方向冒著濃密的青。

等他趕到家中,遍地的屍首映入眼簾,西夏人來過了!院子外散落著隻有西夏才有的野狼標誌的戰旗,院子裏到處是慘死的家丁與仆人,他瘋狂的各處尋找母親與弟妹。恐慌中他知道出事了。

跌跌撞撞中,終於在家遠處的草坡下發現了父母與弟弟,他們的血已經把草地染的殷紅,父親手裏緊攥著亮銀槍,胸口卻插著一把西夏的彎刀,母親與弟弟在一旁安靜的躺著卻再也醒不過來,唯獨不見妹妹。

他顧不上悲痛與痛苦,在仇恨與怒火的催促下,他氣急敗壞的跨上馬,沿著雜亂馬蹄印方向瘋狂的飛奔。複仇的怒火在他胸中熾烈的燃燒,他隻有一個願望,趕上西夏人並與他們同歸於盡,為家人報仇。血一直湧向他的腦子,他就那樣瘋了似的跑了一夜,卻沒有見到西夏人的人影,直到他從馬上摔了下來,醒來時已是在宋軍大營裏。

在他疾馳狂奔的時候,章谘那天正好到了他家,在驚愕中帶領一隊士兵也在追擊的時候,沒有發現西夏人,卻發現了奄奄一息的趙青書,章谘救了他,也成為了他這輩子的師傅與父親。趙青書就這樣失去了自己原本幸福的家,成了軍營中的一名小兵,被章谘帶大成為一個複仇的將軍。

而那時候,郭成作為一個和他一樣命運的孩子,和他走在了一起。後來才知道西夏那三天內,快速的劫掠了三個宋軍的養馬點,他和郭成都是這次事件中的孤兒。那時章帥隻是西北邊疆的一個將軍,大帥正是大名鼎鼎的範仲淹智略。

離開軍營第四天,趙青書接近了京城的地界。與荒涼的西北不同,靠近京城後沿途逐漸繁華起來,景致也隨之煥發出欣欣向榮的生氣。人就是這樣,在越靠近生機勃勃的地方,心情越會舒展,尤其對於趙青書一個才剛剛19歲的少年來說,更是如此。

初春的天氣總是這樣,一會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的怡人。一會就涼風沁人,春雨絲絲透人。

此時,馬背上的趙青書,隨著馬的節奏向京城前行,經曆甘肅到京城連續第五天的行程,今天終於臨近了副都洛陽,過了洛陽還剩下不到的行程,就可以到達京城。眼看快到京城,趙青書已不再著急趕路,便隨意的讓有些疲憊的馬踱步前行,穿行在樹林掩映下的道路上。靠近京城,趙青書無暇體會初春天氣的變幻與清雅的景色,他在想進入京城後,怎麼見到宰相。

宰相是章淳,章谘是大帥,兩個人看著同姓,其實並不是一家人,章谘是一步步從一個武將走到大帥的,大宋是個奇怪的朝廷,朝中名將甚多,北邊有楊家將,東邊有呼延世家,都是一等一的名將。

但是與生俱來的卑微感是這個朝廷卻鮮明的特點,他們時刻都在防止武將像趙匡胤一樣黃袍加身,所以從不敢給武將太多的職權,現在的兵部尚書王珪卻是個紮紮實實的文官,帶兵打仗那是肯定指望不上,朝廷就是這樣讓外行管理內行,所以盡管名將甚多,宋朝的武治卻差得很。

於是乎,對待外敵,能不戰則不戰,能和談就和談,與武將帶給的榮耀不同,朝廷寧願讓那些聽話的書呆子去和談,談下來就苟延偷生,掩耳盜鈴的端坐著自己大國的身份。西夏的邊患早就是個禍害,它和北方的遼國侵略不一樣,西夏像是一個遊牧民族一樣,他對大宋的策略是一直侵擾,盡管沒有侵略嚴重,但侵擾卻嚴重的損害了朝廷的國本。

你想想,這邊大宋的子民好好種的莊稼、養大的男丁、養好的戰馬,眼看能收獲了,那邊西夏軍隊過來,直接把一切收成都掠走,隻剩下一片貧瘠,對於西夏別說擊潰,以朝廷養兵的方式能打贏就不錯了。西夏之患朝廷始終沒有清除。在章谘之前,原本可以清除的範仲淹卻被內鬥調到了巴蜀,寄情於山水之間。

好在這一代皇帝終於出了個硬骨頭,宋神宗上位之後利用王安石的改革讓國庫逐漸充裕,並決定對西夏痛下殺手,讓這個邊疆的寄生蟲早點死掉,章谘數年的勵精圖治各方征戰,終於快要把西夏清楚的時候,神宗卻不偏不倚的倒下了,未來的西北邊疆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