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們膽子太,而是米猜腰間的黑家夥確實給人震懾感,再加上這裏是緬甸,又是這種黑暗橫行的地方,單思華和李老板有這樣的反應,也不足為奇。
“那兩個人是你派來的吧?”米猜給兩人倒了一杯茶,單刀直入地對李老板提出了問話。
“是的,就是不知道是什麼得罪了米老板,才搞得今這樣。我一聽就馬上趕過來,結果在路上遇到**,給耽誤了幾,希望米老板能夠體諒。”李老板隨口應道,滿臉的可掬,生怕怠慢。
“恩,**我早就聽過了,沒關係,既然你們能夠過來,就表示你們有誠意,我不會怪這些的。”著,米猜揮了揮手,做了一個出去的動作,一直站在屋角的兩個像雕塑一樣的士兵馬上走過來,對米猜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轉身踏著正步離開了房間。
看得出,這兩個士兵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無論從神態,還是動作,均顯得精神抖擻,一絲不苟。
“好吧,我也不是喜歡囉嗦的人,就直接了。”等兩名士兵走下吊腳樓,米猜淡笑著打了一個“嗬嗬”道,隨即將如何囚禁那兩個買貨的經過了一遍。
在西南邊陲的一些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個民間風俗:每年籌備春耕栽種物資的趕集會過後,人們會進行一場對歌會,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整整持續三三夜。
在對歌會的現場周邊地區,會搭建很多的吊腳樓,專們提供給青年男女進行娛樂和交往活動的,俗稱“公房”。
對歌會更是為青年男女設計了“龍”與“鳳”對歌的這樣一個形式,俗稱“龍鳳”對歌會。
“龍鳳對歌會”實際上是哈尼族未婚的男女青年的一種婚戀形式。對歌會期間,每當夜幕降臨的晚上,男女青年分別列為兩排,間隔一至二丈相對站立或席地而坐,各找對象分別對歌。
對歌的時候,男青年準備好一塊紅色的綢帕,一旦遇到自己心儀的姑娘時就將綢帕蓋在她的頭上。如果姑娘拒絕,就會馬上將紅色的綢帕還給男方,男青年則返回原地繼續找其他姑娘對歌,直至有姑娘接受綢帕,男方才算覓得知音。
如果姑娘沒有摘下紅色的綢帕,便明樂意接受男方的求愛;這個時候男青年便和姑娘一問一答,並當眾對唱起動聽的情歌,以此向大家表明,他們這一對年輕人已經心心相印了。
隨後,一些年長的老者會對這一對對歌搭配成功的青年男女進行祝福。在老者的祝福聲中,這對配歌成功的年輕男女便可以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大方方地進入“公房”,在“公房”吊腳樓裏麵,這對剛剛配對成功的年輕男女可以盡情地娛樂遊戲和談情愛,甚至可以拋開世俗的觀念,行夫妻之樂事,而不用擔心會有人叨擾,也不會有人會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