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總目錄(1—5期)
問題探討
刊首
學校應加強體育特長生文化課的學習馬世鋒(1-1)
從有“wei”到有“位”賀妍穎(2-1)
應讓“不安全”教材回歸課堂李 筍等(3-1)
我的幸福教育夢什麼時候能實現?張 勇(4-1)
慕課適合體育課堂嗎?周網稱等(5-1)
教學長廊
當代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郝紅忠等(1-4)
以《投擲壘球》為例談體育創意教學謝逢超(1-5)
排舞教學應重視基本舞步的講授唐曉義(1-7)
把“態度評價”融入體育課堂,有效提升課堂效益鄭永華(1-8)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梁國文(1-10)
廣播操教學 要好不要快汝 波(1-12)
關於抓好體操基礎教學與練習的幾點思考李斐等(1-14)
評價工具視野的體育課堂有形言語評價技巧豐國富(1-15)
生成性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運用盧毅煒(1-17)
提高學生跳繩成績的高效做法趙建華(1-19)
突破傳統授課模式 創公體體育教學新方法徐光飛(1-21)
淺談遞進式教學在體育課堂中的運用劉 軍(1-23)
例談新課標形勢下激發學生體育課堂學習的興趣策略運用李彥等(1-24)
望聞問切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王仲春(1-26)
利用廢舊輪胎上好夏季體育課袁玉清等(2-4)
優化競賽三階段 ,讓體育課“活”而不“亂”周潔瓊(2-5)
健美操教學中引入“創編”環節的實驗研究楊 敏等(2-6)
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品質”的策略研究陳輝(2-9)
課堂調控小智慧 換個名堂贏“療效”王真珍等(2-12)
對高中體育選項班課堂紀律管理的探討梁光日等(2-13)
中小學體育說課中的“七說”王曉霞(2-14)
巧上一節橫劈叉的體育課梁光棟(2-16)
淺談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比賽案例的剖析張炳川(2-17)
地方民族傳統武術實用實戰技術教學實驗研究黃亮明(2-18)
體育教學中個性化教育研究與實踐花啟揚(2-20)
對牆投準在籃球投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王 磊(3-4)
中學體育教師教學反思因子沈長春等(3-5)
集體備課備什麼孫福生(3-7)
體育類微課程開發的必要性研究周建軍(3-8)
高中體育田徑模塊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劉偉明(3-11)
例析體育教學中比賽法的運用誤區與對策翁 婷(3-12)
論納西族體育遊戲的分類、特點及教學應用原則和春雲(3-14)
高校公共體育排球課之快樂體育教學研究嶽鳳霞(3-17)
體育教學與三杯“茶”晁 恒(3-19)
有效提升職初教師體育課堂教學能力的策略研究幹懿潔等(3-20)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習的六條“必經之路”王竹平等(3-22)
淺析影響廣州體育學院排球普修課扣球技術教學效果的原因高玉花(3-24)
八年級女生800米跑教學策略分析周孟卉(4-4)
初中學生體育課堂互助情感形成策略思考湯忠倫(4-6)
淺析閩南童玩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陳江淮(4-7)
淺析體育微型課優點與缺陷祁 鋒(4-9)
論比賽教學法在體育課上的優化策略朱中堯(4-11)
水平四――遠撐前滾翻教學的建議與思考孫建傑(4-12)
中小學體育小課題研修的“著力點”高義梅(4-14)
運用遊戲法培養學生健美操音樂節奏感岑葉波(4-16)
“喊叫”在教學比賽中的功用亓仲臣(4-18)
淺談“問答法”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趙世瓊(4-19)
創新評價主體,激發評價活力曹 凡(4-20)
例析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謹言慎行顧海濤(5-4)
論微笑教學藝術在中學體育課堂上的運用梁衛軍等(5-5)
淺談初中學生柔韌素質“課課練”羌 霞(5-7)
應聘教師如何增強說課的自信潘新傑等(5-8)
社會體育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王美紅(5-10)
體育教學生活化的誤區與實施對策的研究魏 煒(5-12)
在陽光下播灑生命的色彩潘 超(5-14)
如何使學生真正成為體育教學中的主體潘 豔(5-16)
整體教學法與漸進式分解教學法在標槍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雷 雨等(5-18)
借班上課應把控的幾個細節紀正鋒(5-21)
運動訓練
淺談網球接發球技術以及教學訓練方法童日輝(1-28)
拓展訓練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李碧優(2-22)
形體訓練在健美操教學中的作用研究莫豔霞(2-24)
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基本素質成績的實驗研究 餘立軍(2-25)
例析中小學田徑隊隊風的培養策略繆梅珍(2-28)
論體能訓練優化設計的原則與途徑邵 偉等(3-26)
假期體育集訓的“微管理”馬耀文(3-28)
“無對抗、消極對抗、積極對抗”訓練模式在足球教學中的運用淩誌雄(3-30)
中山市東升鎮學校棒球運動的發展研究梁 洪(3-31)
對“鞭子”原理投擲實心球優勢的探討江路生(4-22)
羽毛球項目的“體教結合”之路探究陳建紅等(4-23)
身體素質有效強化的思路拓展顏禮波(5-22)
體能訓練程序設計的優化研究邵 偉等(5-24)
經驗點滴
小學生做操不可忽視的“薄弱環節”高玉勤(1-30)
抹不掉的遺憾 忘不了的教訓陳誌山(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