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判的過程中,法國人說一千道一萬,絕對不願意將那麼多在華的物資和人員,都送給華夏天國政府來吃了。上百個廠礦企業啊,法國花了多少的本錢,投入了多少心血,這下子,全部打了水漂!
不過,中國的談判代表卻不滿意呢:“法國參與侵略我國,造成了我國慘重的物資和人員的損失,比如北京的淪陷,法國軍隊搶劫了圓明園,還一把火焚燒了,你們要知道,這個罪行有多大?我們中國人民不再追究你們的責任,還願意和你們和平共處,是多麼大的恩惠!”
“先生,我們軍隊進入中國,是有原因的,不是無端地侵略!”法國代表反駁道。
“你們的原因是什麼?還是個一個破馬賴的傳教士?無恥!”中國代表在談判的會議上。氣焰囂張,指著人家的鼻子訓斥,就差一點兒賞人家國罵了,人家的鼻子那麼高,你指著點著,真不給人家麵子。
不得不沉默了戰爭的性質,法國人表示,那是法國和前清時代的戰爭,對於華夏天國,法國向來是尊重的確而且,反對滿清,是對當時華夏天國勢力的一種配合。“我們是朋友啊。”
法國代表很有想象力,善於轉換立場。
“扯!”中國代表怒了。因為,現在的代表中,就有很多是前清的官員,法國人的分化策略,不是揭了諸位的老臉和逆鱗?於是,又遭到了一頓臭批。
法國代表還在沒收法國的物資和廠礦的價值上努力,希望爭取回來一星半點兒的權益,可惜,被中國代表壓得死死的。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貴國代表請想一想,我們在華的廠礦企業和物資,價值上億兩的白銀,難道,我們要向貴國賠償這麼多嗎?”
“不是賠償這麼多,而是,我們就要這麼多的賠償,也不貪婪嘛。”中國代表笑嘻嘻地說。
“要不,我們賠償中國政府軍費吧?”法國代表想明確賠款的數量,趁機將那些資產換算以後,大部分都撈回來。他們提議,按照《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標準,法國即使按照國際慣例,按照最大的比例,賠償中國的款項,也不會多於一千萬兩。
《天津條約》規定賠償法國和英國軍費各二百萬兩,到了《北京條約》中,增加為各四百萬兩。法國代表寧願賠償中國軍費一千萬兩!
“不行,太少了,我們中國的損失太大了。”張之洞秉承著羅陽的意思毫不遲疑。
“可是,你們並未和我國軍隊戰鬥啊,哪裏有損失?”法國代表低聲下氣。
“我們集結了軍隊,準備了你們的海軍艦隊的襲擊,動員了一百萬的陸軍,這些花費,至少在數千萬的白銀,哦,還有,我們還動員了一千萬的民兵後備軍,您看,這……”
擺明了就是中國政府訛詐人啊,法國人隻有哭鼻子了。
中國代表還不甘心呢,說,圓明園是人間奇跡,價值三百億兩白銀,法國和英國一起摧毀了它,算法國一半,就得賠償一百五十億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