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戰需要什麼理由?自然需要理由!
在對法宣戰的文件中,中國政府明確地指出,法國是一個不講道義的國家,人家德國要統一,要擺脫割據混亂的狀態,要發展民族經濟,爭取人民幸福,你娘的頭幹涉人家幹嗎?德國南部幾個州涉及到你家的利益?次奧,為了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普魯士是好樣的,是正義的,博得了俺的同情,俺共鳴了,所以,俺要支持德國統一,就是這樣。
俺看你不順眼兒,想揍你一頓出氣,嗯,就這麼簡單。
在宣戰的時候,中國政府還有潛台詞,說,中國政府與法國之間,有著傳統的友誼,也有很多的曆史怨恨,比如法國對中國的毒品走私,武力侵略,但是,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既往不咎,寬宏大量,不會跟法國過分計較,如果法國立刻宣布對普魯士投降,中國政府將停止履行對普國結盟的義務。
因為普魯士極端喜歡平空冒出來的一個遠東軍事盟友,所以,立刻邀請中國政府締結軍事同盟,俾斯麥還是那個矮胖的老頭子,可是,早已經不是那個對李鴻章鄙視嘲笑的主兒,現在,他們對東方的大國華夏天國充滿了敬意,首先在電報上表示了無數的敬愛之意以後,願意委任駐華公使為德國政府的全權代表,和中國談判。
這是很奇怪的事情,歐羅巴大國內戰,中國第一時間就參與了,而人家還沒有同中國軍事聯盟!
羅陽此舉,將中國對法國的報複性戰爭,定位在同情德國人民的道德基礎上,甚至連本國被法國欺負的事情也不太提,目的是不使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產生一種,中國崛起以後,要一個個報複西方豺狼的感覺,實力怎麼樣是一個問題,外交和政治的策略必須恰當,分化瓦解敵對勢力。避免孤立。
法國自然不能同意,拿破侖三世認為,自己有百分之百的希望打敗普魯士,要知道,他的大伯拿破侖一世的時候,可是一個月就橫掃了普魯士的!
法國公使緊急約見了羅陽,今天上午,他已經兩次晉見了,“希望貴國政府能夠充分地考慮法國皇帝和人民對於華夏天國政府的友誼,如果改變這個條件,更換任何一個條件,法國政府都會予以考慮的!”
中國軍隊大敗英國海軍艦隊和陸軍部隊的事跡,已經深刻地定格在法國公使的腦海裏,他深知中國參戰以後的恐怖性後果,中國軍隊參戰,雖然不可能直接運輸兵力到歐洲,也不是不可能,再有,中國的武器彈藥直接輸送給普魯士,也會很危險。為了法國利益,他拚命地爭取著。
“不行!我們不是為了自己而戰,而是為了人類的公平自由而戰,德國人民有統一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幹涉,何況,自由和天賦人權是你們法國人的發明吧?”羅陽冷嘲熱諷。
法國公使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夠給一個最後通牒的麵子,讓法國政府有一個拒絕的機會,或者是思考緩衝餘地,結果被羅陽粗暴地拒絕了。“法國政府參與了英國對華的戰爭,1856年到1860年,原因是什麼呢?一個潛逃在廣西桂林的一個法國傳教士被官員處死?那個家夥罪大惡極,應該處死!為了一個罪犯,法國政府就無恥地參加了對中國的戰爭,請問,你們給了前清的中國時代多少解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