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談判的實惠(1 / 2)

英國慘敗以後,中國政府再次通過法國,向他們表示了政治談判解決問題的倡議,希望立即進行談判,避免無所謂的衝突和犧牲:“華夏天國政府最厭惡戰爭,最喜歡的是人類的友善和平,希望同任何一個國家進行政治交往,經濟協作,文化交流,而不是對抗敵視。”

英國政府在巨大的失敗麵前,暈頭轉向了好幾天,才商量了結果,同意了談判,不過,他發表的關於長江口戰役的結果,卻和中國軍方麵截然不同。英國外交大臣說:“長江口之戰,是我們大英帝國的勝利,經過苦戰,我軍消滅了中國艦隊的絕大部分,自己也承受了一定的損失,我軍取得了意料之中的勝利。不過,處於對華夏天國的憐憫,我們同意談判!”

這是英國報紙公布的文字,也在香港一帶,傳播甚廣,許多報紙甚至以長江口的輝煌勝利,大英帝國海軍極大的教訓了中國人為題目,講述了許多令人噴飯的傳奇故事。

中國方麵,沒有對英國這張老臉皮進行揭露,反正,人家的臉,就象是我國四川人的玩具,。變臉,可以瞬間就變化的,你又能如何?

談判在這一年的七月開始,地點是中國的南方一個小城市,舟山群島上的一個小鎮子,之所以選擇這裏,而不是其他大城市,是因為軍事機密,軍事設施的保密性問題,在舟山群島,中國英兩國政府的代表,在邀請了法國公使,荷蘭公使的協調下,順利進行了。談判進行了十天,經過一係列的鬥爭,最終,簽定了《華夏天國和大英帝國之間關係的協調文件》,實際上,被人們成為中英新約,或者是《舟山條約》。

這一條約,基本上實現了中國政府的主張,排除了英國在中國的任何特權,實現了和平平等的交往關係。廢除了眾多的經過《南京條約》《虎門條約》《南京條約附件》《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所有條約。

英國政府答應,取消這些條約中英國享有的權利,包括治外法權,即領事裁判權,在中國開辟的通商口岸,以及在口岸的相關權利,廢除英國人可以自由地在中國內地遊曆,傳教,修建教堂,經商等的權利。至於經濟方麵的片麵最惠國待遇,更是直接扯了。

對於英國堅持的,以此為借口發動兩次戰爭的鴉片問題,英國同意,不再向中國販運。也表示,願意放棄在華的海關管理權利。

中國方麵,作出了相當的讓步,靈活機動,為了迅速改變國家的麵貌,不能一味地死打爛纏,所以,有風度地給給予了英國一些麵子。

中國政府,沒有譴責英國人的多次戰爭侵略造成的危害,沒有要求他們賠償,特別是英軍此次戰爭對許多中國地方的進攻,破壞,殘害人民,搶劫等惡劣行為。進行了赦免。不過,要求英國政府理解自己,把全部的英國在華的商業物資,工廠,教堂等,全部衝抵過來,你刻不賠款,但是,我們沒收你的東西, 你一個銅子兒也別想要了。全部歸老子了。

不是不想要賠款,羅陽想到英國向清政府要的幾筆賠款,就特別窩火,但是想想,先定大局,以後還有機會修理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