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投降的三員清軍大將,統一編製為旅級軍官,部下有三千人,但是,級別高,比如雷正綰,他原先就是陝西省的提督了,這回沒得再提,就改為甘肅提督,但是,兼任甘肅巡撫,這下子,文武兼職,也算晉升了職稱,至於陶曹二人,都是總兵軍銜,在晚清戰亂年代,總兵多如牛毛,貌似清軍中,僅僅是記名總兵的,到了戰後,就有8000人!還有一說,是記名提督8000人,記名總兵20000人,尼瑪,這是說具有這個級別的軍官這麼多啊。
羅陽的策略不錯,盡管想著的時候,就是提拔下,鼓勵下嘛,可是,那效果杠杠的,三個滿清軍的降將,激動得淚兒嘩嘩的。
“銳王,我等都願意為您作牛作馬,忠心耿耿!”
到底是武將,粗人,信口開河慣了。
羅陽將他們攙扶起來:“別,不光是為我,主要是為華夏天國,為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啊。”
“是!銳王!”
對於投順的陝西回軍將領,羅陽也給予了足夠的待遇,現在總的麾下回軍,已經有八千人,編製為七個團,一個師,各級軍官都等同於漢軍製度。還給回軍將領許諾,等完全平定了西北,三省的軍隊,保留回軍的編製額度,在行政機構中,也給予一定的固定保護數。這樣,回軍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
拔兵西征,羅陽軍迅速地趕到了鳳翔,和駱秉章接洽以後,整頓了鳳翔城內的兵馬,又大量製造火藥等物,作為後援,羅陽自己,先期率領精銳兩萬人,以回軍五千為先導,逼向甘肅。
西北的回軍勢力,有五大中心,即董誌原,金積堡,河州,肅州,西寧,即使在陝西回軍大部覆沒或者投降以後,仍然有數十萬的兵力。
西征軍全麵移動,向甘肅推進,駱秉章胡中和為左翼,雷正綰曹克忠陶茂林為右翼,羅陽為中路,但是,在進攻上,羅陽軍速度快多了,以主力在後,前鋒的兩千騎兵加馬拉炮兵,成為全線的尖兵。
一八六三年十一月初三日,天寒地凍,西北風已經咆哮如雷,羅陽軍前鋒直逼白吉原,在那裏,以突然襲擊的方式,以回軍向導,取得了小勝,將五百餘回軍,包圍殲滅,其中,擊斃三十餘人,擊傷四十餘人,騎兵使用的投擲用點火手榴彈,把回軍嚇破了膽,加上回軍向導的宣傳,許諾,其餘回軍紛紛投降。
白吉原上有堅固的堡壘群,如果回軍不降,飛雷大炮就會源源不斷地砸上去的。
初四日中午,三千名羅陽軍進攻董誌原,這兒是殘餘的陝西回軍的最後據點,全部的陝西回軍,加上駐地附近的甘肅武裝,好不容易湊集了四千餘兵,兩萬餘民,在這一帶構築了數個村莊城寨,互相聯接,還有深溝長牆遮掩,防禦工事修得相當費精神。
陝西回軍的最後據點,自然拚命保衛,抬槍洋槍火銃亂射,然後步兵騎兵集群衝鋒,陝西回軍在白彥虎的率領下,殊死搏鬥。
完全是兩個不同檔次級別軍隊之間的對抗,其結果如同三年前的北京城外通州八裏橋的清軍僧格林沁部對英法聯軍之戰。
回軍的洋槍極少,恐怕隻有十來杆,彈藥也極少,主要是抬槍等,射程不超過一百米,而衝鋒的回軍,全部使用軍刀,長矛,甚至,有的用菜刀,有的用竹杆兒綁紮的武器,或者幹脆將竹節斜削為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