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實現夢想的庸人(1 / 2)

司馬炎終於死了。雖然他不是一個好皇帝,但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他的死這都不是一件好事。

朝廷之中最後的執政者,唯一能壓住局麵的人消失了。由於繼任皇帝司馬衷的癡呆。接下來的幾十年西晉乃至整個民族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混亂。權臣,宗室,世家,外戚,外族,流民等等同時登場。這是史上從未有過的亂局。

這一切的起源還要從外戚楊駿說起。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庸人,沒有幾分本事,但權力欲極強。現在這樣一個家夥掌握了西晉的最高權力。

他掌權的第一件事就是將汝南王司馬亮趕出朝廷。此時已經是太熙元年(290)。可惜了司馬炎回光返照改的年號。太平光明,他也隻能在天堂看到這些了。司馬炎駕崩之後。汝南王司馬亮終於趕到了洛陽。但是此時的局麵對他而言極其不利。楊駿控製著宮中。明智的司馬亮根本不敢進入皇宮。深怕自己被這個政敵在宮內不明不白的解決。

於是他在宮門司馬門當眾大哭一場,以示哀悼,然後趕忙回到了自己的府中。在司馬亮眼中,現在的皇宮不再是司馬家的象征而是一個隨時會吞沒自己的陷阱。

即便如此楊駿也不想放過這個潛在的政敵。他借助朝廷的名義多次下書催促司馬亮盡快返回許昌。可是畢竟是皇室宗親,按照禮製司馬亮應該等到皇帝下葬入陵才行。於是司馬亮多次懇求,希望自己可以等到葬禮結束。

可是在楊駿眼中,這個人在京城存在一天,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威脅。“為什麼司馬亮還不走?是不是他有什麼陰謀,還是在聯絡其他大臣準備顛覆我呢?”毫無安全感的楊駿終於下定決心,索性討伐司馬亮,除掉他算了。反正現在朝政禁軍都在我手裏。恐慌的楊駿進宮聯係自己的女兒太後楊芷,楊芷命令皇帝頒下討伐司馬亮的詔書交給禁軍將領石鑒張劭。

司馬亮很快就收到了這個消息。害怕之下,他趕忙找到自己的親信廷尉何勖詢問計策。雖然這是一個後進之臣,但比司馬亮更看的清局勢。他力勸這個王爺先下手為強,率兵討伐楊駿。畢竟司馬亮也是顧命大臣之一。雖然最後的遺詔上沒有體現。但所有朝臣都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也都明白司馬炎之前那道封司馬亮假節的含義。所以何勖才力勸這個汝南王起兵。

可惜此時司馬亮此時穩重,怯懦的性子起了關鍵作用。領兵作戰數年,皇室最有資曆的老臣,司馬炎的叔父膽怯地連夜逃出了京城,回到了自己的老窩許昌,將洛陽朝廷的大權拱手相讓。

楊駿終於能安穩的當自己的朝廷第一人。當然名義上的皇帝依然是司馬衷。

此時的司馬衷已經是年過三十的中年人,剛剛做上皇帝的寶座,史稱晉惠帝。但他的確沒有控製朝政的能力。關於這個可憐的人,曆史上隻記載了他的癡傻,他的無能,在他的任下,中國徹底進入黑暗。但這真是一個傻人麼?

並不盡然,首先他的智力稍微低下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用現在的醫學標準一定沒有到正常人。但絕不是傻的無可救藥,最起碼他能與大臣正常對話,而且還能上陣殺敵(這是之後的事情)。所以準確的說這應該是一個低能兒,但是長期的生活實踐已經讓他的智商進步少許。但應付如此複雜的朝政還是空談。

所以此時的朝政還是把持在外戚楊駿手中。在太後楊芷的一力扶持下,司馬衷晉升楊駿為太傅,大都督,統領朝政,總領百官。這已經與司馬懿在世時擔任的官職沒有分別了。

不過楊駿的確不負自己庸人的名號,論起治國理政沒有幾分本事。剛剛上任就幹了一件蠢事。更改年號。新皇登基更改年號的確正常。但壞就壞在楊駿不學無術。舉著弘農楊氏儒學世家的名號,竟然在晉武帝死的當年就改了年號。這完全不符合禮製規定。楊駿也鬧出了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笑話。同一個年份竟然有兩個年號,既是太熙元年,又是永熙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