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鄉鎮財政運行困境及其路徑選擇(1 / 2)

論鄉鎮財政運行困境及其路徑選擇

財政金融

作者:王玨

摘要:隨著我國實行農村稅費改革製度,農業事業逐漸向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仍然在一係列問題,鄉鎮財政收入的消減日漸明顯,擴大了鄉鎮財政的不均衡,鄉鎮財政運行陷入困境,成為現行經濟體製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簡要的闡述了鄉鎮財政的運行困境,並對其運行困難進行原因分析,最後總結出最優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鄉鎮財政 運行困境 路徑選擇

一、鄉鎮財政的運行困境

(一)債務負擔較重

隨著我國鄉鎮多年的債務積累,償債能力明顯降低,使得鄉鎮財政運行具有一定負擔,稅費的改革,廢除了三提五統和各種非法集資、收費的債務償還渠道,造成了鄉鎮財政政策性缺口,收支結構和預算管理規範化受到了剛性約束,這不但沒有解決沉重的債務包袱,反而增加了改革之前遺留下來的鄉鎮債務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鎮的基本運轉。

(二)缺乏財力保障

我國鄉鎮財政收入的可替代項目逐漸減少,致使教育、衛生、通訊、交通、基礎設施等項目缺乏,公共事業發展緩慢,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政府對鄉鎮的轉移支付力度不夠,財力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政府加大了對鄉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但缺乏一定的配套條件,鄉鎮無法向農民集資,使得財政支出困難。農業稅費改革取消了一些教育方麵的收費項目,導致教育經費投入大幅度減少,與城市師資隊伍相比實力較弱。

(三)行政成本偏高

鄉鎮部分機構人員偏多,人力資源沒有很好的分配,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畜禽防疫經費、環境整治綠化經費增多,財政支出持續增長,隨著社會各項行政事業發展鄉鎮所承受的巨大支出壓力,國家對行政人員自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政隊伍實力仍需繼續提高,隨之行政成本也有所增加。

二、鄉鎮財政運行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財政體製不完善

財政體製是指各級政府機構之間的權力劃分,我國政府財力是層層向上集中的,基礎權要提供義務教育、社會治安、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等,對鄉鎮的經濟發展情況還需要重點管理,財政要以支定收,但部分鄉鎮的財政收入製度和財政支出製度存在不匹配的現象,這種互相矛盾的財政體製是導致鄉鎮財政運行困難的原因之一。地方稅體係不完善,缺乏穩定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稅種,相應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地方有很小的增減財政收入的權力。財政轉移支付製度還需規範,執行力度不足。

(二)財務管理不完善

鄉鎮財務管理不完善,舉債缺乏相應的約束機製,受曆史性、政策性、主觀性等原因的影響,鄉鎮遺留的負債較多,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上級審計機構對鄉鎮舉債行為的監督執行力度不足。預算編製缺乏科學規劃,隨意性較大,影響鄉鎮財政的預算執行工作。

(三)受經濟發展水平製約

鄉鎮經濟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糧食種植業為主導地位,鄉鎮經濟中的第二產業發展規模小,上級政府征收稅額較多,鄉鎮留用財力很小,第三產業在鄉鎮發展滯後,貢獻較小,可見非農經濟發展現狀還無法應對市場經濟衝擊。稅製改革後,留下的小稅種,稅源分散,征管成本高,缺乏穩定的、收入具有一定規模的主體稅種,預算內財力緊張,財政經濟基礎十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