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資訊

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舉行理事擴大會議暨經濟形勢報告會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2012年12月30日,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召開了理事擴大會暨經濟形勢報告會,邀請著名經濟學家、促進會名譽理事長吳敬璉,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副局長白津夫教授和促進會理事長、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元研究員,做了十八大召開後經濟和科技形勢分析的主題報告。專家認為,十八大的巨大貢獻在於解決了中國經濟發展向何處去的問題,在經濟建設中要深刻理解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的要求,堅持經濟建設中心,切實推動經濟發展轉變;抓住全球產業變革等機遇,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精彩報告引起與會者的熱烈討論。

會議認為,促進會認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更好地助力科技部與“一行三會”開展的促進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加緊落實科技部、財政部等八部委發布的《關於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 加快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若幹意見》,要更好發揮社團組織作用,為政府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和有效補充。2012年是促進會成立20周年,會議還展示了鄒家華副總理於1992年題寫的會名等重要資料,回顧了宋健、徐冠華、尚福林、吳敬璉、吳曉靈等領導和專家對促進會事業的支持關懷。

國際合作司調研中國農業科學院並為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授牌

2013年1月5日,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靳曉明一行到中國農科院調研農業科技國際合作工作,農科院副院長王韌、吳孔明及作科所、植保所等研究所領導出席,共計30餘人參加了座談。王韌副院長代表李家洋院長和陳萌山書記介紹了中國農科院在農業科研創新工程、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及通州新院區建設等最新情況,重點彙報了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進展、未來國際合作行動計劃等農業科技合作成就。靳曉明司長充分肯定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並指出,中國農科院是我國農業科技的排頭兵,更是國家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希望未來繼續加強中美、中歐、中澳、中加國際間農業科技合作,積極探索現代農業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組織實施一批農業科技國際

合作旗艦項目,建設一批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基地。

高新司組織召開未來能源科技發展趨勢專家務虛會

1月5日,高新司在河北廊坊組織召開了未來能源科技發展趨勢專家務虛會,共同研討未來我國先進能源技術優先發展熱點及重點方向。科技部高新司陳家昌副司長出席會議。來自國內重點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科技管理部門20餘位工作在一線的知名專家參加

會議。

與會專家結合各自專業特長踴躍發言,內容涉及智能電網、潔淨煤、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等“十二五”能源科技工作重點部署領域,結合國際科技發展趨勢,對能源科技的未來發展提出了預測,同時對我國應予重點關注與支持的技術方向提出了建議,與會專家還就我國能源產業政策、科技發展戰略、技術及管理創新等方麵提出了建設性

建議。

武漢東湖示範區啟動“造星計劃”

3個50億元以上項目、10家世界500強企業,2012年,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引資交出圓滿答卷。新年伊始,武漢東湖示範區大膽推出“造星計劃”,欲培育一批光穀的中興、華為。2012年,武漢東湖示範區企業總收入首次突破5000億元,雄踞中部高新區之首。從2013年開始,武漢東湖示範區提出用3~5年培育10家左右規模達到100億~600億元的領軍企業,一批骨幹企業“壯大”到10億元以上,每年培育40~60家小微企業“長”到2000萬元以上規模。為實現這一目標,武漢東湖示範區從人才、成果轉化等多要素擬定新年細化指標,包括繼續實施“3551”人才計劃,引進和培養20名產業領軍人才和200名高層次人才團隊等。

廣州市海珠區將設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廣州(海珠區)科技金融銀企對接會暨廣州市科技金融服務網啟動儀式日前舉行,共有6家科技企業與中國光大銀行廣州分行等金融機構現場簽約。廣州市海珠區副區長羅光華透露,為把科技和金融結合工作落到實處,海珠區正著手成立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源參與,建立一批重點投資於海珠區優先發展的高新技術重點產業領域的創業投資企業。光大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凡是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認定扶持的創新科技企業,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均可給予100萬~200萬元的支票易授信額度支持。參與此次銀企對接會的金融部門一致表示,將共同推進廣州市科技金融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