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如何協助初中生進行人際交往?
細節學校
作者:瞿衛平
小Z今年14歲,初二學生,學習成績好,整體素質高,但優秀的小Z也遇到了煩惱。小Z的媽媽打來電話谘詢,她說近期兒子出現交友困難,常常是隻有他自己在教室認真學習功課,被班上很多男同學孤立了。小Z初一時與班上同學關係一般般,到了初二,有一段時間,小Z與班上兩個男生常常在宿舍聊天,嚴重影響其他同學的睡眠作息,被同學告到老師那裏,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小Z媽媽主動要求換宿舍,把兒子與那兩個愛說話的學生分開住了。結果那兩個男生生氣了,從此以後不再和兒子玩了,並且在門上帖了字條,聲明與他斷交。之後,同學們與小Z的交往越來越少,比如說男生過生日的活動,沒有叫上他;過聖誕節時幾個男生的聚會沒有叫上他。還常常評價他不懂時尚,比如玩遊戲中的什麼都不懂,嘲笑小Z很老土。
之後,我接待了來訪者小Z和他媽媽,分別與他們進行了麵談。通過了解各方麵信息,收集谘詢所需要的各種會談資料,總結如下:
(1)與小Z媽媽麵談中,她介紹說自己家是書香門第之家,家庭成員一貫以來愛好讀書學習,互相間感情融洽,性格安靜,並鼓勵小Z多沉靜、思考,做具體的實事。覺得與學習不相幹的事情可以不必做。反對兒子小Z與班上同學交往,反對上網、QQ聊天、外出看電影或聚會、K歌等活動。當問到小Z自己的業餘愛好時,小Z媽媽說除了上課之外,小Z最愛看電視電影,比如美國大片、國內大片等。小Z很聽從父母,完全按照父母的好心和家庭教育方法去做。放假時小Z父母會帶著他到處去旅遊,與孩子談論各種不同類別的知識,所以他們的做法促進了孩子視野開闊長見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小Z與他同齡學生相比,顯得知識麵廣,整體素質高。而他們班級的孩子多數是成績平平或成績差,喜歡調皮打鬧、胡侃、攀比、跟風,玩心重,而不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習上。班級中常見的是散漫、搗蛋和盲目追求時髦的風氣,並不讚賞刻苦好學的小Z,使得小Z與很多同學之間出現了一些交際距離,反而影響了他的學習注意力,並且嚴重影響了他與班上同學們的情感交流。
(2)與小Z麵談,他說自己老是強調學習,沒有時間與同學玩,久而久之身邊沒有很多朋友玩,不合群就是與別人不一樣,感覺怪怪的;特別是那兩個同學與他絕交,讓他感覺很鬱悶;過聖誕節等等活動同學都不叫他,感到自己很孤單;還因為他不懂玩一些遊戲,覺得他很土氣,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盲流”;這些事情老是讓自己生悶氣,學習時也是老想來想去的。